11.2 我們的看法(第二部分)
漢字中有不少以〈口〉字為形旁的合體字。現在嘗試較細緻地說明〈口〉字形旁在這些字中所起的作用。
漢語語素 {唯} 的寫法
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書寫漢語語素的各種方法都已經出現了,其中一種是“同音假借”法。從甲骨文可以看到,漢語語素 {唯} 便是用這種方法寫出來的。現在下面說明古漢人怎樣寫 {唯} 這個語素以及他們怎樣解決同音假借法所帶來的問題。
{唯} 是語氣詞,意思十分抽象,很難用以形表義的方法把它寫出來。古漢人想到可以借用同音的〈隹〉字來代表它。〈隹〉字原本用來代表漢語語素 {隹},指短尾鳥,在甲骨文中寫成:

圖五十四 甲骨文〈隹〉字
這個甲骨〈隹〉字明顯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除了用來指短尾鳥之外,還可用來代表同音的語氣詞 {唯}。於是同一個〈隹〉字,既表示本義‘隹’,亦表示假借義‘唯’。後來為了避免同一個字形同時代表本義和假借義的現象,古漢人便想辦法把這些一形多義字分化。分化這些一形多義字的方法有多種,其中一種是在這些字上附加〈口〉字偏旁。那些有了〈口〉字偏旁的合體字,就專用來表示假借義。因此,甲骨文便出現了由〈口〉字和〈隹〉字所組成的合體〈唯〉字,寫成:

圖五十五 甲骨文〈唯〉字
這個合體〈唯〉字出現了之後,便專用來表示假借義‘唯’,從而把獨體〈隹〉字歸還給 {隹} 這語素,獨體〈隹〉字因而就只用來表示本義‘隹’。獨體〈隹〉字是本字,而合體〈唯〉字則是從假借〈隹〉字分化出來的字。合體〈唯〉字中的〈口〉字偏旁,表示〈唯〉字只取本字〈隹〉的讀音,但不取其義。換句話說,〈唯〉字中的〈口〉字偏旁是用來指出〈唯〉字跟〈隹〉字同音或音近,但〈唯〉字的意思則與〈隹〉字的意思無關。〈口〉字偏旁之所以有這樣的作用,大概是由於口是發音的器官。〈口〉字偏旁指出,〈唯〉字中的〈隹〉字偏旁是音符。〈唯〉字中的〈口〉字偏旁,可以視為形符或意符。
下面表五十三便是以上述的甲骨〈隹〉字和〈唯〉字為例,把書寫語素的三種基本方法扼要地闡述出來。
表五十五 古漢文書寫 {隹} 和 {唯} 的方法

漢語語素 {鳴} 的寫法
漢語語素 {鳴} 用來表示‘鷄鳴’或 ‘鳥鳴’的意思,《甲骨文編》收錄了 28 個代表語素 {鳴} 的从口、从鳥的合體〈鳴〉字,而《續甲骨文編》除了收錄了 20 個合體〈鳴〉字外,還收有 3 個獨體〈鳴〉字。我們估計,古漢人起初為 {鳴} 造字時,有人想到可以用簡單直接的象形法,把雀鳥張口鳴叫的樣子描畫出來,因而產生了《續甲骨文編》中的 3 個獨體〈鳴〉字。這 3 個獨體字的寫法見下圖:

圖五十六 《續甲骨文編》的三個獨體〈鳴〉字
字形顯示造字者想描畫出雀鳥昂首張口鳴叫的樣子。這個獨體〈鳴〉字跟一般〈鳥〉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因為一般的〈鳥〉字很少強調雀鳥昂首張口的樣子,而是寫成像下圖左邊第 1 個字符的樣子:

圖五十七 《甲骨文編》的五個獨體〈鳥〉字
可是,甲骨文中的〈鳥〉字亦有很多其他的寫法,例如:上圖左邊第 2 個〈鳥〉字,既像公鷄,又像鳳鳥;第 3 個甲骨〈鳥〉字有點像甲骨〈隹〉字;第 4 和第 5 個甲骨〈鳥〉字甚至像圖五十六中那三個獨體〈鳴〉字。為了避免〈鳥〉字和〈鳴〉字相混淆,有人在獨體〈鳴〉字的鳥喙旁邊加注〈口〉字偏旁,以更明確地表示‘鳴叫’的意思,把字寫成如下圖所示:

圖五十八 《續甲骨文編》的三個合體〈鳴〉字
從上圖中的三個合體〈鳴〉字可以看到,造字者是在獨體〈鳴〉字的基礎上加注〈口〉字偏旁的。換句話說,這三個合體〈鳴〉字中的〈鳥〉字形旁仍然保留了雀鳥昂首張口鳴叫的樣子。有了〈口〉字偏旁的幫助,合體〈鳴〉字中的〈鳥〉字形旁會傾向寫得隨便一些,於是產生了以下三個合體〈鳴〉字的寫法:

圖五十九 甲骨文中的三個合體〈鳴〉字
上圖中的三個合體〈鳴〉字,在字形上卻近似下圖中的三個甲骨〈唯〉字:

圖六十 甲骨文中的三個合體〈唯〉字
如果把上面圖五十九中的三個合體〈鳴〉字跟圖六十中的三個合體〈唯〉字相比較,就會發覺這三對字無論在外形上還是在字形結構上都很相似。可是,上面這三對甲骨〈鳴〉字和〈唯〉字只是外在結構相同,但內在結構卻不一樣。這三對字中的〈口〉字旁,其實起了不同的作用。〈鳴〉字中的〈口〉字旁,有助帶出禽鳥‘鳴叫’的意思;〈唯〉字中的〈口〉字旁,則用來指出〈隹〉字偏旁是音符。〈唯〉字的字形結構是从口、隹聲的形聲字,而〈鳴〉字的字形結構則是从鳥、从口的會意字。
在書寫 {唯} 和 {鳴} 這兩個語素時,殷商時代的古漢人一般會把 {唯} 寫成獨體〈隹〉字,而把 {鳴} 寫成合體〈鳴〉字,字中的〈鳥〉字偏旁一般會描畫出一隻嘴喙張開的雀鳥。在西周、春秋和戰國時代的金文中,{唯} 寫成合體〈唯〉字變得越來越普遍,字中的〈隹〉字偏旁的寫法也比較統一,跟合體〈鳴〉字在字形上有別。《金文編》收錄了 46 個合體〈唯〉字,字中的〈隹〉字偏旁畫出一隻尾部較短的雀鳥;金文〈鳴〉字則只有 4 個,字中的〈鳥〉字偏旁描畫出一隻尾部較長的雀鳥。〈唯〉字和〈鳴〉字發展至小篆時,分別演變成:

圖六十一 小篆〈唯〉字和〈鳴〉字
可見李斯等人已經懂得利用了〈隹〉和〈鳥〉這兩個字在外形上的分別,把小篆〈唯〉字和〈鳴〉字寫成如上圖中兩個不同的樣子。從小篆演變過來的隸書和楷書〈唯〉字和〈鳴〉字,彼此在字形上的分別就更為明顯,不可能會相混淆。大家一看楷書〈唯〉字和〈鳴〉字,就能立即把字認出來。請看下圖:

圖六十二 隸書和楷書的〈唯〉字和〈鳴〉字
(待續)
Views: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