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1 甲骨文的簡介

中國迄今已發現的最古老文字,是從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一帶商代王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商代前期多次遷都,到公元前十四世紀末年盤庚登位,定都於殷,之後王都固定在此達 273 年之久,一直到公元前十一世紀中期,經歷了 8 代 12 王才滅亡。於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絕大部分都是那段時期商代王室的占卜記錄。

 商代王室對很多事情都會求神問卜,例如出征、畋獵、收成、生育。他們會用鼎把龜甲或牛肩胛骨燒炙出裂紋,再根據裂紋的徵狀來判斷事情的吉凶。有時為了把卜問之事紀錄下來,他們會命人用刀把字刻在龜甲或牛骨上。甲骨文就指這些刻在龜甲牛骨上的古漢字。

這些作占卜用的甲骨後來埋於地下,被人遺忘,直到十九世紀末清代晚葉,一些出土的有字甲骨引起有些學者的注意,中國學界慢慢才意識到這些載有古文字的甲骨在文化上的價值。

2 甲骨文的範例

現以一段常被中外學者所引用的甲骨文為例子,來說明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怎樣運作的。這段文字約於公元前十三世紀刻寫在一塊用作占卜的龜腹甲上。這塊龜板的拓本,選自《甲骨文合集》第 14002 片的正面圖。下面是該拓本的圖片:

圖 1 中的甲骨文,是一段占卜的紀錄,全文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卜問日期、卜問人名稱、所問何事、以及審視卜兆後作出判斷時所說出的占辭;第二部分叙述事情的結果;第三部分的內容跟第一部分相似,但所問的事情以反問方式提出,並且用驗辭取代占辭,即是用事情的結果來檢視占辭是否靈驗。

第一部分應該從右邊第一行由上至下讀起,直至第五行第三個字。第二部分在龜甲中間開始,右邊有一條長線把這部分和第一部分分隔開來;第二部分似乎要預留空間給第三部分,所以由第二行開始就往右方排列。第三部分由左邊第一行開始,讀時由上而下、從左至右;最後兩個字由於不夠空間,要轉往左面寫。

範例卜辭的分析

下面用三個表來分析這三部分的甲骨文。每一個表都順序列出原文及其現代寫法,並附以語體譯文。表下面會扼要解釋每個甲骨文的造字法。

現代寫法:甲申卜,(表 1 中符號 4)貞:婦好娩,嘉?王占曰:其唯丁娩,嘉;其唯庚娩,引吉。

譯文:甲申日問卜,貞人(表 1 中符號 4)問:婦好快要分娩,會生男嗎?王觀察卜紋後判斷說:如果在丁日分娩,就會生男;如果在庚日分娩,就長久吉利。

 1     表 1 中的符號 1 見下圖:

現代寫法是〈甲〉,是十天干之首。中國古代曆法是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來編排日期。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的甲、乙、丙、丁……依次配以地支的子、丑、寅、卯 ……,可以配對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 ……。可是,天干比地支少兩個,十天干配完頭十個地支後,再由天干的甲配第十一個地支的戌,然後由乙配亥,丙配子 …… 一路配對下去,造成 60 對干支,代表 60 天的周期。周期結束後,再開始另一個循環。請看下圖:

按古代的曆法,十日為一旬。第一旬由甲子到癸酉,第二旬由甲戌到癸未,第三旬由甲申到癸巳。接着的三旬是由甲午到癸亥。

天干地支的曆法相傳是黃帝時所創。若傳說屬實,中華民族那時應該還沒有文字,只有口語。這 22 個代表天干地支的語素是指甚麼事物呢?這兩類分屬天干地支的語素有沒有特別的意義?這些意義可否從甲骨文中干支字的形狀看得出來?

在出土的甲骨中,有幾塊光是把 60 對干支字表列出來,代表 60 天的周期。干支字屬於確實認出的甲骨字,在卜辭中使用得很頻密。可是,光從其形狀看,不容易見到字形所想表達的意思。這些字的造字法仍然有爭議。

有學者說符號 1 可能指盔甲的甲,形狀像十字,象編織盔甲的紋理。這個義符的讀音與天干的甲相同,所以被假借用來代表天干的甲。亦有學者認為符號 1 是幾何圖形簡單的記號字,代表天干之首的甲。

2      表 1 中的符號 2 見下圖:

今天寫成〈申〉,是第九個地支。甲申是第三旬的第一日,即第 21 日。符號 2 可能摹繪蜿蜒的電光,是象形字,或被假借用來代表地支的申。

3     符號 3 見下圖:

今天寫成〈卜〉,這裏作動詞用,解作問卜。字形象龜甲經火燒過後所留下的裂紋。商人相信,從這些裂紋可以看出一些徵兆。符號 3 是象形字,造字法頗為明確,爭議性不大。這個字今日的粵音讀法 /puk/,有些像燒龜甲時爆裂的聲音。 {卜} 這語素的讀音不知是否因此而來。若屬實,{卜} 則屬擬聲詞。

4     符號 4 見下圖:

這是問卜者的名字,左邊的部分象手執槌鑿之類的工具來敲擊,右邊的部分可能是甲骨文〈南〉的省略形,下部象龜腹甲,上部象尖物,整體表示用尖銳的物體鑽刺龜腹甲。若屬實,這是一個頗為複雜的會意字。這個甲骨文可能有剝製龜甲供占卜用的意思。問卜者 (即貞人) 或以自身的工作或行業名來自稱。

5     符號 5 見下圖:

今天寫成〈貞〉。符號 5 是代表鼎的象形字,鼎是用來火炙甲骨的工具,貞則表示用鼎火炙甲骨的過程,‘貞’是‘鼎’的引申義。{貞} 可能是從 {鼎} 這個語素分化出來的,所以寫法相同。{鼎} 原本是一個名詞,用鼎來火炙卜骨是占卜整個程序的一部分,古人有可能借 {鼎} 這個語素作動詞用來稱用鼎占卜的過程。{貞} 解作占卜,占卜是 {鼎} 的引伸義,這兩個語素是問卜的常用詞,開始時可能是同音,後來為了說話方便,以及避免混淆,讀音稍作分化,正如 {音樂} 的 {樂} 和 {快樂} 的 {樂},以及{分開} 的 {分} 和 {部分} 的 {分}。{音樂} 的 {樂} 和 {快樂} 的 {樂} 沒有分寫;{分開} 的 {分} 和   {部分} 的 {分} 有些人沒有分寫, 有些人則把 {部分} 的 {分}寫成〈份〉;  {鼎} 和 {貞} 則分寫成〈鼎〉和〈貞〉。〈鼎〉表示本義,而〈貞〉則表示引伸義。本書稱〈貞〉這類字為引伸字。

學者一般認為,〈貞〉是假借同音字〈鼎〉而得來的。但同音假借字之本義與假借義,一般相去甚遠,而‘鼎’和‘貞’的意義則是相連的。

當文字的用途越來越廣泛時,要求文字表義的功能就會越來越精細。符號 5 最後分化成〈鼎〉和〈貞〉兩個字。〈貞〉是〈卜〉加〈貝〉,而〈貝〉是〈鼎〉的省形,寫來更方便。〈貞〉字上部寫成〈卜〉,下部是〈鼎〉的象形字,合成一個會意字,意思是用鼎來火炙卜骨。甲骨文中的〈貞〉字亦有另一種寫法,見圖 3,上部有〈卜〉字,有人說圖 3 的符號因使用頻繁而常常簡化成表 1 中符號 5。究竟是先有引申字然後分化成不同的字,還是先有繁複的寫法然後簡化,那就要看看甲骨文首先使用哪一個字符來代表 {貞} 這個語素。

甲骨文專家董作賓認為,甲骨文的歷史頗長,要分五期去研究。這個建議是有道理的,分期研究有助看清楚甲骨文的發展,包括上述〈貞〉字的問題。現在所分析的這一段甲骨文屬於最古的第一期。

6     符號 6 缺了一部分,其字形見下圖:

完整的寫法見圖 4,亦可見於下文第 41 個字,楷體寫成〈帚〉。帚是掃除塵土的用具,圖 4 中的符號,字形象掃帚,上部是用來掃地的部分,字中間的 H 表示束紮禾稈的索,所以圖 4 中的符號是象形字。大概由於婦女持帚清理家居是古代社會常見的現象,古人就借用了〈帚〉的象形符號來表示這個語素 {婦}。〈帚〉是義近通用字,既代表 {帚},亦代表 {婦}。甲骨文中的〈婦〉也有另一種寫法,从〈女〉从〈帚〉,以示婦女持帚清理家居的意思,屬會意字。{婦} 這個語素,甲骨文究竟首先使用哪一個字符來代表呢?跟〈貞〉一樣,〈帚〉亦有究竟是義近通用字還是繁體字孰先的問題。

7     符號 7 見下圖:

今天寫成〈好〉。符號象抱着幼兒的婦女,左邊的〈女〉象雙手交叠在胸前、屈膝跪着的婦女;右邊的〈子〉象大頭的小兒。中國古代社會以多育為好,可能因此產生這個會意字。也有人認爲,母親抱着幼兒,構成一幅美好的親子圖。〈好〉在這裏是名字,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

8     符號 8 見下圖:

其楷書體一般認為是〈冥〉。符號象用手把夜幕合攏起來,蒙蔽日星,帶出幽暗的意思。{冥} 和 {娩} 這兩個語素同音或音近,所以 {分娩} 的  {娩} 就假借符號 8 來代表。

亦有人認為符號 8 象婦女臨盤時,助產者用雙手把腿推往兩旁來助產的情況,中間的小圈代表胎兒。符號 8 是摹繪分娩情況的會意字,表示 {娩}。若說符號 8 是〈冥〉字,則雙手應往內拉,而不是向外推。符號 8 是〈娩〉這種說法雖然不一定對,但似乎比〈冥〉這種說法更為合理。

9     符號 9 見下圖:

通〈嘉〉。在中國古代,生男是可嘉慶的事,{嘉} 可能是生男的委婉說法。符號 9 屬會意字,左邊是〈女〉字旁,右邊是甲骨文〈力〉的寫法,象犂田用的耒,象徵男子耕田需要氣力。〈女〉和〈力〉合成一個會意字,可能表示生男的意思。

10     符號 10 見下圖:

有人說這符號象斧鍘,象徵王權。若屬實,這符號可視為義近通用字。先周甲骨文的〈王〉字,下面的一劃呈微彎狀,象斧鍘的刀口。符號 10 今日寫成〈王〉。

11     符號 11 見下圖:

這是一個會意字,相當生動地表示 {占} 的意思。字的外面部分象長形的牛肩胛骨,中間的〈卜〉是骨上的裂紋,〈卜〉下面是〈口〉字,三部分合在一起表示根據骨上的裂紋,用口說出卜兆的意思。

12     符號 12 見下圖:

今日寫成〈曰〉。符號 12 下面的部分象口,上面的短橫表示說話時從口中出來的氣流。這個字可以理解為會意字或指事字。

〈曰〉這個字有可能從〈口〉的義符發展出來。〈口〉可以表示‘說話’,先借過來作近義通用字使用,代表 {曰},後在〈口〉上加代表氣流的橫線,以和〈口〉分別開來。古代的蘇美爾文便有上述的情況,其〈口〉的義符,既代表‘口’,也代表‘曰’。

在第一期的甲骨文中,〈曰〉和〈口〉已經分化成兩個不同的符號,這表示甲骨文已是頗為成熟的文字,〈曰〉的原始寫法可能已經淘汰了。

13     符號 13 見下圖:

這是簸箕的簡約象形符號,中間的 X 表示簸箕的織紋。{箕} 和解作‘如果’的語素 {其} 同音,所以人們假借符號 13 來代表 {其} 。

14     符號 14 見下圖:

這是一個十分簡約的象形符號,表示雀鳥 {隹}。整個字只用三筆,就能將雀鳥的形態活靈活現地呈現出來,畫出了雀鳥的頭、喙、翼、身、尾、足。 {隹} 和解作‘是’的語素 {唯} 同音,所以符號 14 被借用來代表 {唯} 。

15     符號 15 見下圖:

今日寫成〈丁〉。有人說符號象方形釘子,假借用來代表天干的 {丁}。亦有人說符號 15 是記號字,代表天干的 {丁}。

16     符號 16 跟符號 8 一樣。

17     符號 17 跟符號 9 一樣。

18     符號 18 跟符號 13 一樣。

19     符號 19 跟符號 14 一樣。

20     符號 20 見下圖:

有人說這符號象農夫用來打穀的工具,中間部分象禾稈的省形。符號 20 或假借用來代表天干的 {庚}。

21     符號 21 跟符號 8 一樣。

22     符號 22 見下圖:

象一把弓,中間的斜線指出引弓之處,代表 {引} 這語素。這符號可視爲象形字、指事字或義近通用字。{引} 有‘長久’ 的意思。

23     符號 23 見下圖:

現在寫成〈吉〉。有人說符號象在吉慶日子置於神座上的祭品。若屬實,符號 23 可視爲義近通用字。亦有人說符號 23 象置於座上的鋒利兵器。用利器表示 {吉},是因為利器使用時,容易得心應手,所以藉利器帶出做事順利、諸事吉利的意思。若屬實,符號 23 亦可視爲義近通用字。

現代寫法:三旬又一日,甲寅娩,不嘉,唯女。

譯文:結果在三旬後的第一天甲寅日分娩了,不是男的,是女的。

24     符號 24 見下圖:

這符號的寫法和今天一樣。‘三’屬數目,是抽象的觀念。小的數目在文字上可以用對等數目的筆畫來表示,這裏用三條橫線代表‘三’這抽象觀念,可以說是指事字。

25    符號 25 見下圖:

上文說過,十日為一旬。每一旬都是以甲日開始。符號 25 的頭部呈十字形,象甲骨文的〈甲〉;尾部象蛇圏,有迴轉之意,可能是〈回〉字,似乎表示周期的循環。頭尾結合,表示以甲日開頭的周期循環。符號 23 可以說是由〈甲〉字和〈回〉字合成的會意字。

{旬} 這個語素,其本義可能是‘循環’的意思,後來專指‘十日’的周期循環。

26     符號 26 見下圖:

這裏解作‘又’或‘有’。甲骨文的〈又〉一般的寫法見圖 5,字形象右手。{又} 與 {右} 同音,所以假借圖 5 中的符號來代表。這符號和符號 26 有甚麼關係呢?甲骨文的〈時〉和〈邦〉這兩個字,都有符號 26  這部件,符號象植物生長貌。這裏用符號 26,或藉此帶出‘增長’的意思。符號 26 或可視爲義近通用字。

甲申是占卜日,甲寅是分娩日。三旬又一日應該是指三旬後的第一天。

27     符號 27 見下圖:

這符號的造字法最簡單,跟〈三〉一樣,見 24。

28     符號 28 見下圖:

這是太陽的象形符號,但象形程度已減弱,字體呈方形,已經筆畫化。

29     符號 29 跟符號 1 一樣。

30     符號 30 見下圖:

現在寫成〈寅〉。符號 30 似乎是箭矢的象形符號,其讀音或與 {寅} 相同,所以 {寅} 假借符號 30 來代表。

31     符號 31 跟符號 8 一樣。

32     符號 32 見下圖:

這符號似乎是表示植物胚芽根部的義符,原本代表 {胚} 這個語素。{不} 的意思比較抽象,但可能與 {胚} 同音,所以假借符號 32 來代表。

33     符號 33 跟符號 9 一樣。

34     符號 34 跟符號 14 一樣。

35     符號 35 跟符號 7 左邊的符號一樣。符號 35 是象形符號。

現代寫法:甲申卜,(表 3 中符號 39)貞:婦好娩,不其嘉?三旬又一日,甲寅娩,允不嘉,唯女。

譯文:甲申日問卜,貞人(表 3 中符號 39)問:婦好快要分娩,不會生男吧?結果在三旬後的第一天甲寅日分娩了,果然不是男的,是女的。

這段文字的頭部分是反問貞辭,尾部分是驗辭,兩部分所用的字,除了第 55 個的〈允〉,都已在上文解釋過,不贅。現在介紹〈允〉的造字法。

55     符號 55 見下圖:

解作‘果然’,現在寫成〈允〉。這個字的意思很抽象,不容易以形表義。要表示語義抽象的虛詞,一般的做法是假借一個同音的義符。由於義符的本義和假借義完全不同,所以有時候不容易知道義符原本所要表達的意思。符號 55 的形體簡單,其造字法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詮釋。但有人說符號 55 象人回首,藉此帶出‘回顧過去,事情果如所料’的意思。〈允〉這個字有回應占辭的意味。若屬實,符號 55 或可視爲義近通用字。

範例卜辭分析的小結

範例卜辭一共用了 59 個字,不計重覆的字,其實只用了 27 個不同的單字。經過許多學者的鑽研,這 27 個甲骨文基本上己解讀出來。這 27 個字代表古漢語中 27 個不同的語素,並按古漢語語序依次把這些語素寫出來。由此可見,甲骨文已經與古漢語掛了勾。

語素有音有義,而字代表語素,所以字有形、音、義。現在略說上述 27 個字的形音義。首先說字形。這 27 個字的寫法,除了〈三〉、〈一〉、〈日〉之外,與今天的寫法分別頗大,一般人很難辨認。字音方面,三千多年前的讀音和今天的讀音當然很不同,但估計一個漢字只讀一個音節的現象,三千多年前已存在。漢字讀單音節,至今仍保持不變。至於字義方面,很多字的古義和今義基本上相同。字的古今用法或有所不同,但很多字的基本意義卻維持不變。

範例甲骨上的文字,一般人很難看得明白。可是,如果用今天的漢字取代甲骨古漢字,閱讀範例卜辭就會較為容易。只要學習一些卜辭用語 (如〈貞、其唯、不其、允不〉),再加上標點符號的幫助,就不難明白卜辭的意思。雖然有些字今天已不通用,但由於古今語法基本上差別不大,而且不少字今日仍然沿用着,所以今天閱讀這段刻寫於三千多年前的卜辭,仍然不會覺得太陌生。例如範例卜辭第一句 {甲申卜},今天會說成 {甲申日占卜},兩者的語法架構和核心詞彙基本上是一樣。所以現代讀者對 {甲申卜} 的意思不難理解。

範例卜辭的意思頗為複雜,若只用圖畫來表示,相信會有很大的難度。甲骨文與口語掛了勾,屬於真正的文字。範例卜辭只需用上 27 個不同的單字,就能把複雜的意思表達出來。

迄今出土的有字甲骨約有十萬塊,範例甲骨屬於最早期的其中一塊。甲骨文的字彙量相當豐富,據統計大約有四千五百多個不同的單字。有學者指出,使用三千個最常用的漢字,就已能無話不可說、無事不可言。甲骨文有這樣的字彙量,不但可以表達各種不同的意思,而且可以把意思較精簡地表達出來。甲骨文行文精簡,應該不是說話的記錄,而是把說話的意思用文字寫出來。

範例卜辭中所用的 27 個甲骨文,其造字法可以從下表看出來:

上表的造字法,是指甲骨文原字的造字法。不過為了方便閱讀,例字就用了原字的現代寫法。範例卜辭的造字法,以形表義的例字佔大多數,不過同音假借字也不少。這段卜辭並沒有形聲字和合文。

甲骨文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但甲骨文是哪時形成,以及怎樣發展出來,至今仍然是個謎。比甲骨文更原始的古漢字肯定是曾經存在過的,但迄今已發現的這類漢字非常少,而且很零碎,所以現時主要從甲骨文的成熟程度,來推斷古漢字的體系在何時形成。文字學者裘錫圭估計,古漢字的體系大約在公元前十七世紀夏商之際初步形成。[1] 若屬實,範例卜辭是古漢字體系形成後,再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而產生出來的。

古漢字創造的過程,現今只能推斷。古漢字代表古漢語的語素。語素有音有義,為語素造字時應會首先考慮語素的義,所以以形表義的造字法會用得最普遍。範例卜辭的以形表義字計有 4 個象形字、5 個義近通用字、4 個指事字和 6 個會意字。這 19 個以形表義字有以下的特點:

象形字: 形體簡約,光從字形看,不容易看出象形字所指的事物。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已開始線條化,因而失去一些象形的特性。
通用字: 基本上利用已有的象形字,來代表兩個或多個意義上有共通處的語素。由於卜辭的內容比較狹窄,有了上下文的幫助,會較容易知道通用字究竟代表哪一個語素。
指事字: 所代表的語素,意思比較抽象,往往要借助象實物的義符來點出抽象的意思。
會意字: 由兩個或多個部分構成,形體比較複雜。若能把字分柝,就能較容易看出字的意思。

範例卜辭有 8 個假借字之多,所佔的比例不算少,主要是因為干支字用得很頻密。除了干支字之外,假借字主要代表一些虛詞。假借字大都借自結構較為簡單的獨體象形字。

範例卜辭並沒有形聲字。形聲字在甲骨文中佔兩成多,[2] 範例卜辭是一個非常小的樣本,只用了 27 個不同的單字,沒有形聲字也不太奇怪。甲骨文中形聲字的例子,有水字旁的〈河、淮、汜〉和木字旁的〈柳、杞、柄〉。形聲的造字法,比義近通用和同音假借的借字法複雜,但可以補這兩種借字法的不足。

通用字和假借字都是一個字代表多個語素,究竟代表哪一個語素就很需要依靠上下文來確定。卜辭的內容較為狹窄,通用字和假借字究竟代表哪一個語素,較容易從上下文推斷出來,所以在甲骨文中,這兩類字所佔的比例其實不少。

〈河、淮、汜、柳、杞、柄〉這六個字代表六個不同的語素,表示不同的水流和樹木(或其部分)。這些語素所指的物體外形接近,若只借用〈水〉或〈木〉的象形字來代表這些語素,即使有了上文下理,也不容易確定這兩個字究竟指甚麼。由此可見,在這裏使用義近通用的借字法並不太理想。若假借同音字,把上述六個語素寫成〈何、隹、巳、卯、己、丙〉,會是較好的做法。讀者可以靠上文下理來決定究竟是哪一個字,但要想一想。人們終於想到用形聲字的方法,把上述語素寫成〈河、淮、汜、柳、杞、柄〉,一個字代表一個語素,閱讀時直接取得字的意思,無須從上文下理來推敲。

形聲字在甲骨文中出現後,人們慢慢體會到這類字的好處。形聲字有以下好處:(1) 形聲字是容易創造的。每一個漢字都有音有義,如果取其音,就可以做形聲字的聲旁;如果取其義,就可以做形旁。要創造一個形聲字時,利用固有的字已有頗多選擇。(2) 形聲字是容易辨認的。創造一個形聲字時,聲旁通常有一兩個同音字可供選擇,而形旁擺放的位置又比較靈活,可置於聲旁的左、右、上或下,會較容易造出一個形狀獨特的字體。字形越獨特,就越容易辨認。(3) 形聲字的字義比通用字和假借字明確。一個形聲字只代表一個語素,字與語素的關係簡單,閱讀時直接取得字的意思,效率會較高。(4) 形聲字的寫法頗為易記。形聲字的聲旁和形旁大都很常用,而且與所代表的語素的音和義有一定的聯繫,書寫時不難記得其寫法。

因為以上的好處,古漢字發展至周朝,已產生了不少形聲字。經春秋戰國至秦代,在九千多個小篆字當中,形聲字佔了八成以上。形聲字從此成為漢字的主要形體。

甲骨文中也有少量合文。合文指合寫在一起的字,一個合文由兩、三個字組成,代表兩、三個語素,但仍只佔大約一個字的空間。合文多用於表示帝王的稱號 (如般庚、武丁) 、月份 (如正月、二月)、家畜數目 (如九牛、二羊)、天氣 (如小風、小雨) 等,這些合文的寫法見圖 5。合文中的字,關係比較緊密,所以合寫在一起。合文到了周朝,已不大使用;到了漢朝,基本上已遭淘汰。 甲骨文中的合文,頗為類似蘇美爾文的複合符號。

從範例卜辭可以看到,一個甲骨文大約只佔一個方塊的空間,字與字之間分隔得頗為清楚。字的形體有繁有簡,外形獨特而多變化,便於閱讀。一個甲骨文基本上代表一個古漢語語素,而一個古漢語語素估計有一個固定的單音節讀音,字與語素的關係簡單,大致上能夠造到一一對應。字與語素的關係,發展到今天基本上仍然保持不變。由甲骨文開始,漢字的格局已經大定,保持了三千多年而不需要作根本性的改變。今天的漢字基本上承襲了上述甲骨文的各種特點。甲骨文可以說是相當成功的古文字。

[1]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第 27 頁。

[2] 高明《中國文字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第 40 頁。

Views: 4421

2 thoughts on “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1.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comment. We apologize for our belated response. Due to unforeseen circumstances, we had to put aside our work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and we resumed working together only recently. Your comment is most encouraging, and we will strive to keep up the quality of our wor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