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旬〉字的造字法

從甲骨卜辭可以見到,不少字的造字法都很有趣,包括即要討論的〈旬〉字。[1]  在甲骨卜辭中,〈旬〉是經常出現的字。《甲骨文編》和《續甲骨文編》分別收錄了 364 及 63 個〈旬〉字。這四百多個〈旬〉字,有些寫得較為繁複、認真,而有些則寫得較為簡單、隨便,請看下圖:

但寫法無論如何,字的結構卻基本上都是一樣:字首是十字或交叉形,而字尾則是廻旋或勾形。順帶一提,晚商的甲骨文,容許同一個字左右掉轉來寫,例如〈旬〉字,如下圖所示,可以左右掉轉來寫:

我們相信,〈旬〉字較為繁複、認真的寫法,應該較爲接近〈旬〉字的初文,而從這類字的寫法,大約可以推斷〈旬〉字是怎樣造出來的。

甲骨卜辭的〈旬〉字(寫法見圖 1),代表古漢語口語中{旬}這個詞。古漢人為{旬}這個詞造字時,首先會考慮該詞的意義。{十日為一旬}這種講法由來已久,{旬}這個詞至今仍然保留‘十日’這個基本意義。中國人很早就懂得以十天干紀日,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記錄日序,十日一周,十日後是另一周的開始。可能為了更方便表達‘十日一周’這個觀念,便產生了{旬}這個詞。對古人來說,{旬}這個詞是日常計算日子的簡便稱謂,{旬}所代表的概念,應該算不上太抽象。

古人為{旬}造字時,首先會嘗試用以形表義這個最基本的造字法,不同的人可能會用上不同的以形表義法,造出不同的〈旬〉字。有人可能會想到十日為一旬,而甲日則是每一旬的開始,因而把〈旬〉字寫成如圖 1 所顯示的字形:開頭的十字是天干的〈甲〉字當時的寫法,而下面的廻旋部分則表示‘一個循環或周期’,整個字表示‘以甲日為首的一周’。

下頁的圖 3 顯示一個刻寫在獸骨上的天干地支表。[2] 這個表分六行用甲骨文依次寫出 60 對干支,可見商代曆法是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來編排日期。當天干的甲、乙、丙、丁 …… 依次結合地支的子、丑、寅、卯 ……,就會配對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 ……(見表中第一行)。由於天干比地支少兩個,十天干配完頭十個地支後,再由天干的甲配第十一個地支的戌(見表中第二行首二字),然後由乙配亥,丙配子 …… 一路配對下去,造成 60 對干支,代表 60 天。60 天爲一個大周期,大周期結束後,再開始另一個以甲子開首的大周期。由於這個表每一行字只寫出 10 對干支,所以能夠一目了然的把以下幾點顯示出來:(1)每一行的 10 對干支代表一旬,十日一周爲一旬,一旬是一個小周期。(2)十天干依次把每一旬中之十日記下來:第一旬的第一日是甲子日,第二日是乙丑日 …… 第十日是癸酉日;第二旬的第一日是甲戌日,第二日是乙亥日,餘此類推。(3)甲日爲一旬之首。從干支表中每一行的第一個字,可以見到天干的〈甲〉字當時正正是寫成十字。

造字者把古〈旬〉字寫成如圖 1 中那些符號的樣子,有可能是想透過其字形去表示{旬}這個詞‘以甲日為首的一周’的意義。假如古〈旬〉字真的是這樣造出來,這個字就大概可以歸類為六書中的會意字。

〈旬〉字開頭的部分,有時為了遷就下面的廻旋部分,會寫成交义形,而不是十字形,字中的交义形相信仍然是〈甲〉字。〈旬〉字下面的廻旋部分似乎是〈回〉字的前身,{回}這個詞在商代甲骨文和周代金文中寫成如下圖所示:

一些甲骨〈旬〉字的廻旋部分寫成勾形 (見圖 5),相信是廻旋部分的草率寫法。

〈旬〉字假如真的是用上述方法造出來的話,古漢人對這個字的造字法應該會不難理解,因為以天干紀日是他們生活習慣的一部分,大家都知道甲日為一旬之首。用這種方法造出來的字,會易記、易寫、易認,所以應該會很容易為人接受下來。從《甲骨文編》所收錄的 364 個〈旬〉字來看,雖然有些寫得較為草率和隨便,但總的來說,這三百多個〈旬〉字基本上可算是用這個方法寫出來的。在《續甲骨文編》所收錄的 63 個〈旬〉字當中,只有兩個字開頭的部分可能寫得太草率,不像個〈甲〉字 (見圖 6),其餘 61 個〈旬〉字的〈甲〉字部分則寫得比這兩個字清楚。

《古文字詁林》羅列了文字學者對〈旬〉字的造字法的各種意見,其中以商承祚的講法跟我們的意見最為接近。商氏認為,“(符號見圖 7)旬字矣……十日為一旬,故从十,其意由十至十也。其初體疑當作(符號見圖 7),後乃變而為(符號見圖 7),誼乃晦矣。”[3]

從商氏所擬構的初體來看,他似乎認為開頭的豎筆是古十字,其餘的弧線部分則表示一個循環。甲骨文的〈十〉字,的確是寫成豎筆形,所以商氏認為〈旬〉字開頭的豎筆表示‘十日’,整個字則表示‘十日一個循環’。〈旬〉字開頭的部分,商承祚認為可能是十字,我們則認為可能是甲字。至於哪一種說法較為合理,讀者可自行判斷。

〈旬〉這個字後來可能簡化 ,而這個簡單的字形可能用來代表幾個不同的詞。為了避免不同的詞有同一個寫法,有人會嘗試在符號中附加音符或意符來分化字形。下圖顯示〈旬〉這個字在周代金文中的寫法:

金文〈旬〉字的寫法,表示有人想到在符號中附加〈日〉的意符,專用來代表{旬},因為這個詞的意義跟日子有關。金文〈旬〉字在戰國晚期的秦國演變成隸書〈旬〉字(符號見下圖),在漢末演變成楷書〈旬〉字(符號見下圖),再變成今日印刷體的〈旬〉字。

倘若甲骨文至今仍未出土,我們所能看到的最古老〈旬〉字,是周代的金文〈旬〉字。我們很難想像金文〈旬〉字之前曾經一度寫成甲骨〈旬〉字等樣子,因而很難準確地估計〈旬〉字初文是怎樣造出來的。甲骨文雖然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但有些字仍帶有原始的風貌,估計離初文不遠,其造字法可以較肯定地推算出來。有了甲骨文,古漢字發展的脈絡就能較容易弄清楚。反過來說,假如沒有甲骨文的話,古漢字的發展史上就缺少了很重要的一頁。要研究古漢字的造字法,甲骨文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

[1]  書寫或刻寫出來的字有形、音、義,西方文字學一般會分別用以下的符號來表示:〈 〉、/   /、‘    ’。本文亦採用這種方法。例如〈旬〉是指旬字的形狀,/旬/ 是指旬字的讀音,而‘旬’則是指旬字的意義。口語中旬這個詞,這裏用{旬}來表示,{旬}在普通話讀成 /çyn/,在廣東話則讀成 /tshœn/。

[2]  本圖取自劉翔等人編寫、李學勤審訂的《商周古文字讀本》第六頁,語文出版社, 2004 年。

[3]  《古文字詁林》第八冊第 151 頁,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Views: 1806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