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字母是怎樣產生的— 一個千古之謎

1 希臘字母的產生                         

腓尼基文的影響

文字學者均認為,希臘字母文字源於腓尼基文。希臘字母文字由音節文字轉變成音段文字,是世界文字發展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轉捩點。腓尼基文可被視為最簡約類型的音節文字 (the most economical type of syllabic writing),而希臘文則屬音段文字 (segmental writing)。所謂音段,是指從音節細分出來的元音和輔音。音段文字的誕生,在文字史上是石破天驚的大事,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影響極為深遠。但希臘音段文字究竟怎樣誕生,連西方文字學者也不大清楚。他們從自己角度看腓尼基字母,而不是從腓尼基人的角度,因而誤把腓尼基文視為輔音文字。屬音節文字的腓尼基文與屬音段文字的希臘字母文字,其實是兩種性質上截然不同的文字。希臘字母文字由音節文字演變成音段文字,過程漫長,而且頗為複雜、微妙,非三言兩語便能説清楚。

由腓尼基音節文字發展出希臘音段文字的過程,雖然有很多重要細節仍未弄清楚,但從許多方面均能看到腓尼基文對希臘文的重大影響。最容易看得出來的影響是字母的形狀,早期的希臘字母和腓尼基字母,外形上確實很相似。希臘字母的排列次序,基本上跟腓尼基字母也是一樣。這兩點很容易從兩者的字母表看得出來:

從上表可見,早期希臘字母和腓尼基字母十分相似,有部分字母甚至完全相同。兩個字母表中的字母排序,基本上亦是一樣。希臘字母的名稱,基本上也是跟隨腓尼基人的叫法,例如腓尼基人叫頭兩個腓尼基字母做 ʔāleph 和 bēth,希臘人借過來後則稱之為 alpha 和 beta。希臘人甚至稱自己的字母為腓尼基字母。腓尼基文對希臘文的巨大影響,可見一斑。總而言之,文字學者對於希臘字母文字源於腓尼基文這一點並無異議。

最古老的希臘字母文字

 迄今已發現的最古老希臘字母文字,寫成於公元前八世紀中葉(中國的春秋初期)。這一段時期的文字書寫方向,一般是跟腓尼基文一樣,由右至左,但有時會用“牛耕田”的方式,即是第一行會由右至左,而下一行則由左至右,字母亦隨之左右反轉來寫,向右和向左的書寫方向相間出現。可是,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紀中葉(商朝末年),所有的閃語字母文字,包括腓尼基文在內,已固定由右至左書寫。為甚麼古希臘字母文字不受其影響,仍會採用較原始的牛耕式書寫方向呢?

有學者認為,影響古希臘字母文字的腓尼基文,其實屬早期的腓尼基文。那時期的腓尼基文,書寫方向還未固定下來,仍然有牛耕式書寫方向,因而影響了希臘文的書寫方向。但亦有學者認為,希臘字母文字在草創時期產生牛耕式的書寫方向,並不是很奇怪的事,因為在書寫到一行的盡頭時,除非已確立了一種規範,否則就會很自然地在一行的盡頭處,接續地以牛耕式反方向寫下去。姑勿論哪一個說法正確,希臘字母文字的牛耕式書寫方向,一直持續到公元前約五百年(春秋晚期),似乎並沒有受到腓尼基文後來固定由右至左的書寫方向所影響。

古希臘語在甚麼時候第一次用腓尼基字母寫出來呢?在這方面,眾說紛紜,有人說始於公元前十五世紀(商朝前期),亦有人說要到八世紀初(西周晚期)才開始。我們的看法是,由腓尼基音節文字發展成希臘音段文字,是書寫系統一個巨大的轉變,所需時間應以百年計。

古希臘人在甚麼時候第一次接觸到腓尼基文呢?公元前 1200 年左右(晚商前期),一些來自海上的入侵者,大肆搶掠腓尼基沿岸城市(今日的黎巴嫩),但仍然有小部分城市,例如比布魯斯(Byblos)和西頓(Sidon),很快便恢復其商業活動。古希臘羅馬時代有學者說,腓尼基人早於公元前十二世紀末(晚商後期),便在今天的西班牙和突尼西亞建立殖民地,但現代考古學者卻因為找不到實證而懷疑這種說法。[1] 古代學者的說法,雖然缺乏考古實證的支持,但亦有可能是根據一些現已亡佚的文獻,所以不一定是錯的。現代一位考古學者指出,公元前第二個千紀末(西周初期),腓尼基人和希臘人的接觸非常頻密。[2] 相信希臘人可能早在公元前十二世紀後期,已有機會接觸腓尼基文,最遲亦應該不晚於公元前 1000年。

起初,古希臘語究竟是怎樣利用腓尼基文寫出來的?古希臘字母文字的雛形究竟是怎樣的?今天並沒有人確實知道,原因是完全找不到這段時期的文獻。下面圖 2 中的希臘文,是迄今已發現的最古老希臘字母文字,由右至左刻寫在一個酒瓶的肩上。這個酒瓶出土於雅典城外一個叫做雙塔門 (Dipylon) 的地方,酒瓶上的文字估計寫於公元前約 740 年(春秋初期)。請看下圖:

酒瓶上的文字一共有 47 個字母,字母形狀與表 1 中的早期希臘字母基本上相同。現把這段文字按圖 2 中的希臘字母描繪出來,字母下面是注音和譯文。

人類第一套音段文字

這段文字一共用了 17 個不同的字母,其中有五個是元音字母,代表五個希臘元音;其餘 12 個字母,是名副其實的輔音字母,代表 12 個希臘輔音。下表把這 17 個希臘字母列出來:

每個希臘字母基本上只代表一個元音一個輔音。語言學者稱元音和輔音為音段 (segment),希臘文是人類第一套音段文字

上面那一段寫於公元前 740 年左右的希臘文,已頗為成熟,元音字母大致上齊備。希臘文由雛形演變成這樣成熟的文字,估計需要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如上文所述,該段時期的希臘文獻迄今仍付之闕如。所以希臘文究竟怎樣誕生,至今依然是個謎。

 元音字母和輔音字母對希臘文起了很大的作用,希臘人可以用很少符號,就能把希臘語的元音和輔音明確地寫出來。希臘字母源於腓尼基字母,兩者的數目和形狀相若,表面看來,這兩種文字的性質應該頗為接近,但實際上卻屬於兩個截然不同的文字體系。每一個希臘字母,基本上只代表一個固定的輔音 (consonant,簡寫為 C) 一個固定的元音 (vowel,簡寫為 V)。而每一個腓尼基字母則基本是音節符號,代表幾個音節結構為 CV 的讀音;這些讀音可以用 cα 表示:c 表示在每一個 CV 音節中,輔音的讀音是固定的,而 α 則表示元音的讀音可以有變化,可以是腓尼基語中八個元音其中一個,有時甚至可以省略不讀。希臘字母和腓尼基字母的性質,根本上是大相逕庭的。

2 腓尼基人怎樣書寫希臘名稱

腓尼基語屬阿非羅-亞細亞語 (Afro-Asiatic),是閃語的一種,而希臘語則屬印歐語 (Indo-European),分屬兩個不同的語系。這兩種語言的性質很不同,包括其音節結構。腓尼基語的音節結構很簡單,學者一般分析成 CV 和 CVC 兩種,而我們因應閃語的特質,更簡單地分析為 cα;希臘語的音節結構則較為複雜,主要是 V、CV、VC、CVC 四種。

西方學者一般稱腓尼基字母為“輔音字母”,但腓尼基人應該不明白“輔音字母”是甚麼。對腓尼基人來說,一個腓尼基字母有幾個讀音。按今天語言學的說法,這幾個讀音其實是指幾個音節結構為 CV 的讀音,在這些讀音中,聲母相同,韻母則不同。所以簡單來說,一個腓尼基字母代表幾個音節,是一個具有多個音值的音節符號,而並不是西方學者所認為的“輔音字母”。那麼,用腓尼基字母書寫希臘語,會遇到甚麼困難呢?

腓尼基文有沒有讀音之母?

 腓尼基人書寫本族語時,習慣用一個字母代表八個 CV 音節其中一個,例如用〈_n〉字母代表 /na, ni, nu, na:, ni:, nu:, ne:, no:/ 其中一個音節。無論是哪一個音節,都寫成〈_n〉。讀者見到字中的〈_n〉時,因為有上文下理的幫助,就自然知道〈_n〉應該讀哪一個音。所以用腓尼基字母寫本族語時,毋須使用“讀音之母” (matres lectionis) 注明是哪一個讀音。可是,書寫外族人名或地名時,由於這些名字的讀音不能從上下文推斷出來,而每一個腓尼基字母都有八個讀音,所以有需要使用“讀音之母”去清楚注明是哪一個讀音。

(因為技術原因,很多古文字和特殊符號都未能在正文中顯示,我們唯有把這些符號轉寫成如〈_n〉等的普通符號。為了讓讀者能看到轉寫之前的特殊符號,現於正文各個合適處貼上一個一個的如下的插圖。)

閃語字母文字中的讀音之母,很可能源自古埃及文中三個用來注音的讀音之母:〈ʔa〉、〈ji〉、〈wu〉。這三個讀音之母分別讀 /ʔa/、/ji/、/wu/,用來注明前面的字母應該怎樣讀,讀音之母與前面的字母要押韻。古埃及人書寫外國人名或地名時,會用最簡單類型的音節符號(西方學者則稱之為“單輔音符號”)來寫出這些名字的讀音。[3] 由於這類音符每個都有六個讀音,所以要用讀音之母來注出是哪一個讀音,音符與後面的讀音之母要押韻。例如〈b_〉這個音符,可以有以下六個讀音:/ba, bi, bu, ba:, bi:, bu:/,如果後面用〈ʔa〉這個讀音之母來注音,寫成〈b_〉〈ʔa〉,就表示〈b_〉應該讀 /ba/ 或 /ba:/ 音,因為〈b_〉與後面的讀音之母〈ʔa〉/ʔa/ 要押韻;如果用〈ji〉來注音,寫成〈b_〉〈ji〉,就表示〈b_〉應該讀 /bi/ 或 /bi:/ 音,因為〈b_〉與〈ji〉/ji/ 要押韻;如果用〈wu〉來注音,寫成〈b_〉〈wu〉,就表示〈b_〉應該讀 /bu/ 或 /bu:/ 音,因為〈b_〉與〈wu〉/wu/ 要押韻。[4]

第一套閃語字母文字,可能產生於古埃及尼羅河三角洲東面建立的喜克索斯王朝 (Hyksos Dynasty)。這個王朝於公元前十七世紀(中國的夏朝)建都於一個叫阿瓦利斯 (Avaris) 的城鎮。這個城鎮當時聚居了很多西部閃語民族,他們大多來自古埃及東面的迦南地帶。王朝的統治者亦很可能是這些閃語民族,喜克索斯這個解作‘外國統治者’的名稱,便是指這些異族統治者。西部閃語民族那時還沒有自已的文字,所以喜克索斯王朝的統治者雖然是西部閃語民族,王朝的書吏仍會按傳統用古埃及文來書寫。這些書吏有部分很可能是西部閃語民族,而這些閃語民族的書吏有可能會利用古埃及文中最簡單類型的音符,來創造出第一套閃語字母文字。

第一套閃語字母文字創造出來後,相信會漸漸東傳至西奈半島和迦南地帶,再向北傳到地中海東部沿岸城巿,包括腓尼基人聚居的泰爾、西頓和比布魯斯等城鎮,之後再向北傳到烏加里特這海港。在西奈半島和迦南地帶發現了小量古代閃語字母刻文,其中最古老的文字估計刻寫於公元前十七世紀和十六世紀期間(夏朝和商朝)。所以,第一套閃語字母文字估計產生於公元前十七世紀左右。

我們相信,第一套閃語字母文字的原理十分簡單,一個字母代表 cα,即幾個聲母相同而韻母不同的 CV 音節。例如〈_l〉這個古西奈字母,代表 /l_/,即 /la, li, lu, la:, li:, lu:, …/ 等幾個聲母相同而韻母不同的 CV 音節。當古代閃族人見到〈_l〉這個頗為象形的符號,就知道是指趕牛用的棒子,古希伯來人叫這種棒子做 lāmed,西部閃語其他族人的叫法估計亦近似。古代閃族人從名稱開頭的音節 /la:/,自然會聯想到〈_l〉這個字母所代表的各個音節。由此可見,字母的形狀和名稱都有助學習這類原理簡單的文字。此外,這類文字所需要使用的字母為數甚少,基本上不超過三十個,所以會很容易學。

第一套閃語字母文字東傳至迦南地帶後,產生了古迦南字母文字,這套文字再向北傳,會先後到達腓尼基人及烏加里特人地區。從烏加里特字母表推斷,早期的古迦南字母文字至少有二十七個字母。兩位烏加里特文專家 Bordreuil 和 Pardee 推斷,烏加里特文大概產生於公元前十三世紀的前半葉(晚商初期)。[5] 如果他們的推斷屬實,古迦南字母文字大概於公元前十四世紀(早商後期)已傳至烏加里特,而在更早之前便已傳至腓尼基人地區。這段時期的古迦南字母文字,如剛才所述,估計至少有二十七個字母,其字母表相信亦已產生了。烏加里特與腓尼基的字母表相信都是源於該字母表。烏加里特字母表如果不計後加的三個字母,其實只有二十七個,該二十七個字母的排序,相信跟古迦南字母文字根本上是一樣的。腓尼基字母表則只有二十二個字母,比烏加里特字母表少了五個,其字母的排序相信跟古迦南字母文字根本上亦是一樣的。

為甚麼腓尼基字母表比烏加里特字母表少了五個字母呢?原因是腓尼基語中的聲母只有二十二個,所以只需二十二個字母,便可以把腓尼基語所有的音節寫出來。然而,腓尼基字母的性質和排序,跟烏加里特字母基本上是一樣的。這一套只有二十二個字母的腓尼基文,雖然必須倚靠上文下理才能決定字母的讀音,在世界文字發展史上卻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我們相信,第一套閃語字母文字也有三個承襲自古埃及文的讀音之母,用來書寫外族人名、地名的讀音。這種書寫外國名字的方法,相信會在西部閃語民族之間世代相傳。衍生於第一套閃語字母文字的各種閃語字母文字,包括衍生自古迦南字母文字的烏加里特文和腓尼基文,以及衍生自腓尼基文的古希伯來文和阿拉米文,相信都有三個源自古埃及文的讀音之母。古埃及文、烏加里特文、古希伯來文和阿拉米文都有讀音之母的實證,但古代腓尼基刻文卻沒有這方面的證據。

閃語文字專家 Naveh 說,公元前八世紀之前的腓尼基刻文,看不見有讀音之母。我們認為這個現象其實不難解釋,因為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八世紀這段時期的腓尼基刻文數量甚少,腓尼基文相信主要寫在莎草紙上,刻於石上的文字只是全部腓尼基文中的一極小部分。由於莎草紙很難保存,那些寫於三千年前的腓尼基紙本文獻現在可能已消失殆盡,只有為數甚少的石刻文獻能夠留存下來,而其內容亦不涉及需要注音的外國人名或地名,所以沒有發現讀音之母,一點也不奇怪。

1929 年在腓尼基地區以北的烏加里特,發現了一些寫上烏加里特字母文字的泥板,隨後陸續發現多達二千塊這樣的泥板。從這些泥板可以看到,這種文字在公元前十三世紀被烏加里特人廣泛使用。在發現這些泥板之前,人們從來沒有想到會有烏加里特文這種文字,而且還使用得那樣普遍。從烏加里特文使用的情況可以推斷,同時期的古迦南字母文字應該用得同樣普遍,可是,那時期以古迦南字母書寫的文獻可以說是絶無僅有,原因只能這樣解釋:古迦南字母文字繼承古埃及文的傳統,用莎草紙來書寫。比腓尼基紙本文獻更古老的古迦南紙本文獻,隨着歲月的流逝和自然的侵蝕,當然亦難逃消亡的命運。烏加里特人則繼承毗鄰阿卡德人的傳統,用泥板來書寫,其字母文字因而有幸保全下來。

腓尼基人擅於經商,與不同的外語民族經常有接觸,應該有需要用到讀音之母。從下面兩點可以推斷,腓尼基文應該是有讀音之母的:(1) 古埃及文早在公元前二千年(夏朝初期)已使用讀音之母來寫外國名稱。上文說過,古埃及的喜克索斯王朝,有部分書吏相信是西部閃語民族,他們很可能利用古埃及文的知識,創造了第一套閃語字母文字,這套文字的系統應該包括利用讀音之母書寫外國名稱的方法。所以,當有需要寫外國名稱時,西部閃語民族便會懂得利用讀音之母。這方法會一代一代承傳下去。到了公元前第十二個世紀(晚商),西部閃語民族相信已使用了讀音之母有數百年。同屬西部閃語民族的腓尼基人,應該知道讀音之母怎樣運作。(2) 希臘音段文字的誕生,間接支持腓尼基文是有讀音之母的說法。如果早期的希臘字母文字,沒有來自腓尼基文的讀音之母,那就很難解釋古希臘字母文字怎樣可以演變成音段文字。

腓尼基文讀音之母的讀音

腓尼基文估計跟其他閃語字母文字一樣,有三個基本的讀音之母。〈_ʔ〉、〈_j〉、〈_w〉這三個腓尼基字母,除了作普通字母用之外,估計還可以兼作讀音之母使用。下表列出〈_ʔ〉、〈_j〉、〈_w〉作為普通字母以及作為讀音之母的讀法。

由於腓尼基音節總是以輔音開始,並沒有純元音 /a/、/i/、/u/ 的音節,所以估計〈_ʔ〉、〈_j〉、〈_w〉用作讀音之母時,會讀成 /ʔa/、/ji/、/wu/,給前面的普通字母注音,分別指出其韻母為 /a(:)/、 /i(:)/、/u(:)/。例如,普通字母 〈_n〉可以有以下讀音:/na(:), ni(:), nu(:), ne:, no:/,如果後面加了讀音之母〈_ʔ〉 /ʔa/,寫成 〈_ʔ_n〉,那麼,〈_ʔ〉指出〈_n〉的韻母是 /a(:)/,所以〈_n〉要讀 /na(:)/。腓尼基文〈_ʔ〉、〈_j〉、〈_w〉這三個讀音之母,與古埃及文用來注音的三個讀音之母〈ʔa〉、〈ji〉、〈wu〉,其基本原理是一脈相承的。至於古埃及文中的讀音之母是怎樣誕生的,見本網站帖文《古埃及文》的第六節。

腓尼基文注音的方法

腓尼基人書寫外國人名或地名時,相信會把讀音之母加在普通字母的後面來注出其讀音。例如把讀音之母〈_ʔ〉加在〈_n〉的後面,以注明〈_n〉是 /na(:)/ 音,而不是其他的讀音 /ni(:), nu(:), ne:, no:/。〈_ʔ〉讀 /ʔa/,而〈_n〉的讀音要與〈_ʔ〉同韻,所以〈_n〉要讀 /na(:)/。腓尼基人利用同韻的讀音之母,來表示前面的字符要讀哪一個音節。這個源自古埃及文的注音方法,簡單易用,而且自然不過。

腓尼基文中的〈_n〉,如果不計長、短音而只計韻母的音質,則只有五個不同韻母的音節讀音 /na, ni, nu, ne, no/,為甚麼只有三個讀音之母,而不是五個讀音之母?原因是:腓尼基文的讀音之母,承襲自古埃及文中自然產生的讀音之母,但由於這些讀音之母並非專為腓尼基文而設,所以並沒有跟腓尼基語完全吻合。腓尼基人書寫外國人名和地名時,相信會用〈_ʔ_n〉代表 /na(:)/,用 〈_j_n〉 代表 /ni(:)/ 或 /ne:/,以及用〈_w_n〉代表 /nu(:)/ 或 /no:/。由於給外國名稱注音不能做到很準確,而且亦不用很準確,所以只用三個讀音之母來注出五個不同韻母的音節讀音,基本上已經可以符合腓尼基人的需要,雖然這種書寫外語讀音的方法畧嫌粗枝大葉。腓尼基人書寫本族語時,可以完全不用讀音之母,字母的讀音交由上文下理來決定。對腓尼基人來說,三個讀音之母已經足夠。

腓尼基人有需要書寫希臘名稱

古希臘字母文字的誕生過程,如上文所述,仍然是個謎。我們猜想,在誕生過程中,很有可能出現下述情況。

腓尼基人是擅於航海和經商的民族,他們的海上貿易路線,在地中海內無遠弗屆,自然包括較為鄰近的希臘本土及諸島。他們和希臘人應該在經貿上有接觸。在貿易過程中,腓尼基人很可能有需要把希臘人名、地名以至一些特產名稱記錄下來。他們記下這些外國名稱時,相信會沿用一貫的方法,把讀音之母加在普通字母之後,以注明各個字母的讀音,例如把讀音是 /nika:/ 的希臘人名,寫成如下段所述。

我們相信,腓尼基人會把希臘名字的讀音,逐個音節寫出來。/ni/ 會寫成〈_j_n〉,而 /ka:/ 則會寫成〈_ʔ_k〉(按當時腓尼基文習慣,字母由右至左書寫)。〈_j_n〉會讀成 /ni/,因為〈_n〉的讀音要跟讀音之母〈_j〉/ji/ 押韻;〈_ʔ_k〉會讀成 /ka/,因為〈_k〉的讀音要跟讀音之母 /ʔa/ 押韻。所以用腓尼基文所寫成的名字〈_ʔ_k _j_n〉,會讀成 /nika:/,跟希臘語的讀音差不多。

腓尼基人怎樣書寫希臘名稱的各種音節

  1. CV 音節

腓尼基人會怎樣書寫希臘名稱中的 CV 音節呢?例如要寫出希臘語的 /na/ 音,腓尼基人會用普通字母〈_n〉 + 讀音之母〈_ʔ〉,把音節寫成〈_ʔ_n〉。腓尼基人用〈_n〉,因為〈_n〉可以代表腓尼基語的 /na/ 音,而這個音跟希臘語的 /na/ 音很接近。可是,〈_n〉 還可以代表腓尼基語的 /na:, ni(:), nu(:), ne:, no:/ 音,腓尼基人只用〈_n〉字母並不足夠,需要用讀音之母〈_ʔ〉來指出,這裡的〈_n〉要讀 /na/ 音。

古希臘語很多方言都有以下 12 個單元音:/i, i:, e, e:, ε:, a, a:, u, u:, o, o:, ɔ:/。古希臘語也有不少二合元音,很多方言都有以下 10 個二合元音:/ei, ε:i, ai, a:i, ui, oi, ɔ:i, eu, au, ou/。一個希臘語的 CV 音節,由一個輔音加一個單元音或二合元音組成。如果開頭的輔音是 /n/ 的話,理論上最多可以組成以下 22 個音節:/na(:), ni(:), nu(:), ne(:), no(:), nε:, nɔ:, nei, nε:i, nai, na:i, nui, noi, nɔ:i, neu, nau, nou/。腓尼基人只有三個讀音之母,怎樣寫出這 22 個音節呢?

我們相信,腓尼基人會把這22個希臘音節跟腓尼基語的 /na(:)/、/ni(:)/、/nu(:)/、/ne:/、/no:/ 比較,最接近 /na(:)/ 音的會寫成〈_ʔ_n〉,最接近 /ni(:)/ 或 /ne:/ 音的會寫成〈_j_n〉,而最接近 /nu(:)/ 或 /no:/ 音的會寫成〈_w_n〉。腓尼基人書寫外國名稱時,相信會用這一個方法。因此,古希臘語的 /na(:), na(:)i, nau/ 會寫成〈_ʔ_n〉,/ni(:), ne(:), nε:, nei, neu/ 會寫成〈_j_n〉,而 /nu(:), no(:), nɔ:, nou, noi, nɔ:i, nui/ 會寫成〈_w_n〉。對腓尼基人來説,〈_ʔ_n〉、〈_j_n〉、〈_w_n〉的讀音則較為簡單:〈_ʔ_n〉只會讀 /na(:)/,〈_j_n〉只會讀 /ni(:)/ 或 /ne:/,而〈_w_n〉只會讀 /nu(:)/ 或 /no:/。

古希臘語的各個方言,都有以下 15 個輔音:/ph, p, b, th, t, d, kh, k, g, m, n, s, dz, l, r/。其中 11 個 /p, b, t, d, k, g, m, n, s, l, r/,跟腓尼基語的輔音很相似,所以古希臘語以這些輔音開頭的 CV 音節,腓尼基人會很容易找到相對應的腓尼基字母來寫這些音節。例如腓尼基字母〈_b〉,原本用來代表腓尼基語 /b_/ 的音節(/b_/ 中的“_”,表示 /b/ 後面的一個元音),可以直接借用來代表希臘語 /b_/ 的音節。

可是,腓尼基人受了母語的影響,可能會把古希臘語的 /t_/、/k_/、/s_/ 音節,分別聽成是 /t_ 或 tʕ_/、/k_ 或 q_/、/s_ 或 ʃ_ 或 sʕ_/ 音節。由於腓尼基人會以〈_t〉寫 /t_/,〈_ʕt〉寫 /tʕ_/,〈_k〉寫 /k_/,〈_q〉寫 /q_/,〈_s〉寫 /s_/,<_ʃ>  寫 /ʃ_/,c 寫 /sʕ_/,所以可能會用腓尼基字母〈_t〉或〈_ʕt〉來寫古希臘語的 /t_/ 音節,用〈_k〉或〈_q〉來寫古希臘語的 /k_/ 音節,以及用〈_s〉、<_ʃ> 或<_ʕs>來寫古希臘語的 /s_/ 音節。我們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參考了阿拉伯文書寫外語 /t_/、/k_/、/s_/ 的方法,亦參考了古希臘字母文字書寫古希臘語 /t_/、/k_/、/s_/ 的方法。阿拉伯語和腓尼基語同屬閃語,而阿拉伯文源自腓尼基文,兩種文字的性質基本上是一樣的。因此,從阿拉伯文書寫外語 /t_/、/k_/、/s_/ 的方法,或者可以窺見腓尼基人書寫古希臘語 /t_/、/k_/、/s_/ 的方法。從古希臘字母文字書寫古希臘語 /t_/、/k_/、/s_/ 的方法,亦可以窺見腓尼基人的影響。有迹象顯示古希臘人首先參考腓尼基人書寫古希臘名字讀音的方法,再利用這方法來書寫自已的語言。

外語中的 /t_/ 音節,阿拉伯文一般會用 ت 來書寫,例如 Toussaint 和 Étienne 這兩個名字中的 /t_/ 音節,但有時候卻會用 ط 來書寫,例如 Italia、Aristoteles、Augustus 這些名字中的 /t_/ 音節。在阿拉伯文中,ت 代表阿拉伯語的 /t_/ 音節,而 ط 代表 /tʕ_/ 音節;而在腓尼基文中,〈_t〉代表腓尼基語的 /t_/ 音節,而〈_ʕt〉代表 /tʕ_/ 音節。從阿拉伯文書寫外語 /t_/音節的方法來推測,腓尼基人一般會用〈_t〉來寫古希臘語的 /t_/ 音節,但有時候也會用〈_ʕt〉。

腓尼基人會怎樣寫希臘語 /k_/ 的音節呢?。從古希臘字母文字中 /k_/ 音的寫法來推測,他們會用〈_k〉去寫希臘語的 /ki(:)/、/ke(:)/ 和 /ka(:)/音節,而會用〈_q〉去寫希臘語的 /ku(:)/ 和 /ko(:)/ 音節。腓尼基人之所以用〈_q〉去寫希臘語的 /ku(:)/ 和 /ko(:)/ 音節,是因為他們聽希臘語的 /ku(:)/ 和 /ko(:)/,會覺得像腓尼基語的 /qu(:)/ 和 /qo:/,多於像腓尼基語的 /ku(:)/ 和 /ko:/。由於腓尼基人會用〈_q〉去寫腓尼基語的 /qu(:)/ 和 /qo:/,所以他們亦會用〈_q〉去寫希臘語的 /ku(:)/ 和 /ko(:)/,而不是用〈_k〉。古希臘人雖然不太明白腓尼基人為甚麼會用上兩個字母去寫希臘語的 /k_/ 音節,但仍然跟隨腓尼基人的做法,用〈_k〉和〈_q〉去寫希臘語的 /k_/ 音節。至於何時用〈_k〉、何時用〈_q〉,由於有簡單的規則可以依循,估計古希臘人會覺得問題不大。所以,在古希臘各方言區的字母文字中,都是用〈_k〉 去寫希臘語的 /ki(:)/、/ke(:)/ 和 /ka(:)/ 的聲母,以及用〈_q〉去寫希臘語 /ku(:)/ 和 /ko(:)/ 的聲母。[k] 是硬顎塞音,而 [q] 則是軟顎塞音,發音部位很接近,腓尼基人會覺得是兩個不同的音,但希臘人則會覺得兩個音差不多,分別不大。

腓尼基人寫古希臘語 /s_/ 音節的方法,有點類似上述情況。古希臘語只有一個噝聲輔音 /s/,但腓尼基人受了母語的影響,會把希臘語一些 /s_/ 音節聽成 /s_/,另一些聽成 /ʃ_/,更有一些聽成 /sʕ_/,所以會把希臘語這些 /s_/ 音節分別寫成〈_s〉、<_ʃ> 、<_ʕs>。跟古希臘語一樣,廣東話只有一個噝聲輔音 /s/,我們曾經用廣東話做了一個實驗,來測試閃語人士把外語的 /s_/ 音節會聽成甚麼。我們用廣東話說〈思〉、〈書〉、〈山〉三個同樣以 /s/ 開頭的字,請母語為阿拉伯語的埃及老師,用阿拉伯字母把廣東話這三個字的讀音寫出來。我們起先以為老師會用 س 這個阿拉伯字母來寫〈思〉、〈書〉、〈山〉這三個字的讀音:/si/、/sy/、/san/,因為 س 這個字母是用來寫阿拉伯語的 /s_/ 音。但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用了ص  ش  س 這三個阿拉伯字母來寫廣東話的 /s_/ 音。原因相信是他受了母語的影響,把廣東話這三個字的讀音聽成 /s_/、/ʃ_/、/sʕ_/。從他的阿拉伯文寫法推斷,他把廣東話的 /si/、/sy/、/san/,分別聽成 /si:/、/ʃi:w/、/sʕa:n/。這令我們想到腓尼基人亦可能會用〈_s〉、<_ʃ> 、<_ʕs>來寫古希臘語的 /s_/ 音。阿拉伯語和腓尼基語同屬閃語,兩種語言都有 /s_/、/ʃ_/、/sʕ_/ 這些音節,用阿拉伯文分別寫成  ص    ش    س ,用腓尼基文則分別寫成〈_s〉、<_ʃ>、<_ʕs>。現代埃及人把廣東話〈思〉、〈書〉、〈山〉開頭的 /s/ 音,聽成 /s/、/ʃ/、/sʕ/。同理,古代的腓尼基人亦有可能會把古希臘語以 /s/ 音開頭的不同音節,聽成是以 /s/、/ʃ/、/sʕ/ 開頭的音節, 所以會用〈_s〉、<_ʃ>、<_ʕs>來寫。

很多古希臘語的方言,都有 /w_/ 和 /h_/ 的音節,亦可以直接借用腓尼基字母〈_w〉/w_/ 和〈_h〉/h_/ 來代表。我們相信,腓尼基人除了用〈_w〉來代表 /w_/ 之外,還用它來做讀音之母。後來〈_w〉這個字母亦寫成〈_1w〉,古希臘人把這兩個異體字母分工,〈_w〉專用來做讀音之母,而〈_1w〉則專用來代表 /w_/。〈_w〉這個讀音之母後來演變成元音字母,代表古希臘語 /u(:)/ 這元音。〈_1w〉這個字母後來演變成〈_2w〉和〈_3w〉,代表古希臘語 /w/ 這個輔音。我們亦相信,腓尼基人既用〈_h〉也用〈_ḥ〉來寫古希臘語的 /h_/。在腓尼基文中,〈_h〉代表 /h_/,而〈_ḥ〉則代表 /ħ_/。/h/ 是喉頭摩擦清音,而 /ħ/ 則是喉壁摩擦清音,兩者的發音部位都是在口腔的最後面。腓尼基人受了母語的影響,有時候會把古希臘語的 /h_/音節,聽成腓尼基語中的 /ħ_/ 音。我們用廣東話說〈圏〉、〈開〉、〈希〉、〈哈〉四個同樣以 /h/ 開頭的字,請埃及老師用阿拉伯字母把廣東話這四個字的讀音寫出來。從他注音的方法可以見到,〈圏〉和〈開〉這兩個字開頭的讀音,他聽到是喉頭音 /h/,但〈希〉和〈哈〉這兩個字開頭的讀音,他卻聽到是喉壁音 /ħ/。腓尼基人聽古希臘語的 /h_/音節時,亦可能發生同樣的情況,有部分音節會聽成是 /h_/音,有部分音節則會聽成是 /ħ_/音,所以腓尼基人會用〈_h〉和〈_ḥ〉來寫古希臘語的 /h_/。古希臘人後來把〈_h〉用作讀音之母,而只用〈_ḥ〉來寫 /h_/。〈_h〉這個讀音之母,後來演變成元音字母〈ᴲ〉。〈ᴲ〉代表古希臘語 /e(:)/ 這元音;而〈_ḥ〉這個字母,後來演變成輔音字母〈_1ḥ〉,代表古希臘語 /h/ 這輔音。

至於希臘語 /ph_, th_, kh_/ 等音節的寫法,情況又有所不同。腓尼基語並沒有這些以送氣塞音開頭的音節,腓尼基人受了母語的影響,會把這些音節聽成腓尼基語中的 /p_, t_ 或 tʕ_, k_ 或 q_/ 音。由於腓尼基人會用〈_p〉寫 /p_/,用〈_t〉或〈_ʕt〉 寫 /t_/ 和 /tʕ_/,以及用〈_k〉寫 /k_/ 和〈_q〉寫 /q_/,所以腓尼基人會用〈_p〉寫希臘語的 /ph_/,用〈_t〉或〈_ʕt〉寫 /th_/,以及用〈_k〉或〈_q〉寫 /kh_/。

希臘語的 /dz_/ 音節,腓尼基人聽起來會覺得像腓尼基語的 /z_/ 音節,所以會用〈_z〉/z_/ 來代表希臘語的 /dz_/。腓尼基人把希臘語的 /dz_/ 聽成 /z_/,一些也不奇怪,因為現代也有類似例子。意大利名字 Zola 讀 /dzɔ:la/,阿拉伯人會聽成近似 /zu:la/ 的音,所以把名字的讀音寫成 زولا,用國際音標可注成 /zu:la/。希臘語和意大利語同屬印歐語,而腓尼基語和阿拉伯語則同屬閃語。阿拉伯人把意大利語的 /dz_/ 音節聽成阿拉伯語的 /z_/ 音節,所以腓尼基人亦有可能把希臘語的 /dz_/ 聽成 /z_/。

腓尼基人書寫希臘語 CV 音節的方法,是用一個腓尼基字母加一個讀音之母。下表列出腓尼基人書寫希臘語各種 CV 音節很可能會用到的腓尼基字母。希臘語音節中有四個聲母,是腓尼基語所沒有的,表中特別用灰底顯示出來。

  1. CVC 音節

希臘語 CVC 的音節,腓尼基人會怎樣處理呢?例如要寫出希臘名字 /nestɔ:r/,腓尼基人可能會把第一個 CVC 音節 /nes/ 分析為兩個 CV 音節,寫成〈_j_s_j_n〉,讀 /ne:si/。但經過不斷使用後,腓尼基人會發覺 /ne:si/ 如果讀成/ne:sə/ 或 /ne:s/,就會更加接近希臘名字的讀音。所以如果〈_j_s_j_n〉省去最後面的讀音之母〈_j〉,這種寫法就能更為準確地反映希臘名字的讀音 /nes/。同理,腓尼基人可能會把第二個 CVC 音節 /tɔ:r/ 分析為兩個 CV 音節,寫成〈_ʔ_r_w_t〉,讀 /to:ra/。經過不斷使用後,寫法可能會變成〈_r_w_t〉,讀 /to:rə/ 或 /to:r/。

  1. 音節

古希臘語有多至 19 個 V 音節(包括單元音及二合元音):/a(:), i(:), u(:), e(:), o(:), ε:, ɔ:, ai, au, ui, ei, eu, oi, ou/,但腓尼基語卻没有這些 V 音節。從阿拉伯文書寫外語 V 音節的方法可以推測,腓尼基人由於受到母語的影響,會把古希臘語的 V 音節聽成喉頭塞音 /ʔ/ + V 的音節,所以會把 V 音節當作是 CV 的音節來處理。例如希臘語的 /a/ 音節,腓尼基人會聽到是 /ʔa/ 音節,所以會寫成〈_ʔ_ʔ〉。第一個〈_ʔ〉是普通字母,讀 /ʔa/、/ʔi/、/ʔu/ ……,第二個〈_ʔ〉是讀音之母,把第一個字母的讀音限定為 /ʔa(:)/。

以下的古希臘語 V 音節:/a(:), ai, au/,腓尼基人聽起來會覺得最接近 /ʔa/ ,所以會寫成〈_ʔ_ʔ〉,讀 /ʔa(:)/。古希臘語的 /i(:), e(:), ε:, ei, eu/ 的音節,腓尼基人會覺得最接近腓尼基語的 /ji(:)/ 或 /je:/,所以會寫成〈_j_j〉,讀 /ji(:)/ 或 /je:/;古希臘語的 /u(:), o(:), ɔ:, ou, oi, ui/ 的音節,腓尼基人會覺得最接近腓尼基語的 /wu(:)/ 或 /wo:/,所以會寫成〈_w_w〉,讀 /wu(:)/ 或 /wo:/。

  1. VC 音節

古希臘語 VC 的音節,腓尼基人會怎樣處理呢?腓尼基人可能會把 VC 音節分析成 CVCV 或 CVC。CVCV 和 CVC 怎樣寫,已在上文討論過,不贅。

  1. 含有輔音群的音節

古希臘語有些音節含有輔音群,但腓尼基語卻沒有輔音群。含有輔音群的希臘名字,例如 /kle-o-pa-tra/,腓尼基人會怎樣書寫呢?他們可能會把第一個音節 /kle/ 寫成〈_j_l_j_k〉,讀 /kile:/,亦可能會把最後的音節 /tra/ 寫成〈_ʔ_r_ʔ_t〉,讀 /tara:/,即是把 CCV 音節改作 CVCV 來處理。但經過不斷使用後,腓尼基人會發覺 /kile:/ 如果讀成 /kəle:/,就會更加接近原本的讀音 /kle/。當 /kəle:/ 中的 /ə/ 讀得越輕,就會越接近原本的讀音。所以如果〈_j_l_j_k〉這寫法省去第一個讀音之母〈_j〉,變成〈_j_l_k〉,這種寫法就能更為準確地反映希臘名字的讀音 /kle/。同理,〈_ʔ_r_ʔ_t〉的腓尼基讀音,可能由 /tara:/,慢慢變成 /təra:/,或 /tra:/,而〈_ʔ_r_ʔ_t〉的寫法亦會慢慢把第一個讀音之母〈_ʔ〉省去,變成〈_ʔ_r_t〉。

另外一個處理 CCV 音節的方法,是把 CCV 簡化成 CV。例如 /kle/ 這個音節會寫成〈_j_k〉,讀 /ke:/,而 /tra/ 音節會寫成〈_ʔ_t〉,讀 /ta:/ 或 /ta/。

腓尼基人怎樣寫和讀希臘名字

腓尼基人怎樣書寫希臘語的各種音節,已在上文討論過。腓尼基人會按照這些書寫希臘語音節的方法,把希臘名字寫出來。下表以四個希臘名字為例,顯示腓尼基人怎樣寫和讀希臘名字。

腓尼基人書寫希臘名字,會受制於他們書寫外國名字的方法,以及他們在母語的影響下聽到的希臘名稱是甚麼讀音。寫出來的讀音,是否接近原來的希臘讀音,只屬次要,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否根據寫出來的讀音,知道是指哪一個人、哪一件物件、或哪一處地方。

3 腓尼基人書寫希臘名稱發展至希臘人書寫自己的語言

從希臘名稱的寫法至古希臘字母文字的產生

腓尼基人記帳時,只用不到二十個字母,便能很容易地寫出各個希臘人名、地名、甚至特產名稱。他們把希臘名字讀出來時,有些名字的讀音會很接近古希臘人的讀法。古希臘人發覺後會感到很驚訝,相信部分人會很有興趣學習腓尼基人書寫各種希臘名稱的方法。學了之後,會嘗試用腓尼基字母把希臘名稱寫出來。腓尼基人書寫希臘名稱時,會專注其讀音,而毋須理會其意義。但對希臘人來說,希臘名字的讀音是有意義的,因為這些名字是由日常詞彙組成。例如較為人熟悉的希臘名字 Aristoteles 和 Cleopatra,意思分別是‘崇高的目標’和‘父親的榮耀’。希臘人會進一步推想到,所有希臘詞語都可以用同樣方法寫出來。經過反覆嘗試,就會發覺腓尼基人書寫希臘名稱的方法,雖然比較粗糙,但基本上是可行的。換言之,用一個腓尼基字母加一個讀音之母來表示一個希臘音節的讀音,基本上可以把整套希臘語寫出來。當希臘人持續地使用讀音之母來寫希臘語,古希臘字母文字的雛形,就會慢慢浮現。

古希臘人會依隨腓尼基人書寫希臘名稱的方法,但卻不會跟隨腓尼基人的讀法。他們會覺得腓尼基人把他們的名字讀得有點怪異,所以他們只會依隨自己名字一貫的讀法。這樣,腓尼基字母跟希臘人讀音的關係會變得較為複雜。對腓尼基人來說,一個字母加一個讀音之母,只有兩、三種讀音,例如〈_j_n〉,只會讀 /ni(:)/ 或 /ne:/;但對古希臘人來說,一個字母加一個讀音之母,卻有很多種讀音,例如〈_j_n〉和〈_w_n〉就分別有八種和十種讀音。請看下表。

從上表可以看到,古希臘人用三個讀音之母寫希臘語其實並不足夠,因為寫法的讀音可以有很多種,即使常用讀音都可能有幾種。我們稱只有三個讀音之母的古希臘文為“原始希臘字母文字”。以腓尼基字母〈_n〉為例,它代表古希臘語 /n_/ 的音節,其讀音可以多至 22 種。腓尼基字母〈_n〉後面加一個讀音之母,寫成〈_ʔ_n〉、〈_j_n〉或〈_w_n〉,它所代表的音大大減少了,但如上表所示,仍然有不少讀音。古希臘人會覺得這種書寫希臘語音的方法畧嫌粗糙,未能很準確地把希臘讀音表示出來。可是,古希臘人只能接受這種寫法,直至找到一個更好的辦法為止。

4 從原始希臘字母文字到早期希臘字母文字

當希臘文的用途越來越廣泛,需要新造的字越來越多時,希臘人會覺得,只有三個讀音之母並不足夠,因為很多字的讀音需要更準確地寫出來。希臘學者 E. Voutiras 說,古希臘人總是把文字朗讀出來。我們認為,古希臘人有朗讀文字的習慣,大既是由於原始希臘字母文字中的單字並不容易認出來。在原始希臘字母文字中,文字是用字母一個接一個、無間斷地寫出來,字與字之間並沒有空間分隔開,讀者首先要在一連串的字母中,找出一個字的開頭和結尾。由於每種寫法都有多種讀音,把文字朗讀出來,有助讀者知道讀得是否正確。如果讀得不正確,讀者一聽就知道跟上文下理不吻合,因而嘗試另一種讀法;如果讀得正確,讀者會聽得出是哪一個字,因而容易把該字認出來。當古希臘人朗讀文字時,會把一個字母 + 一個讀音之母視為一個基本的朗讀單位。每一個字由一個或多個朗讀單位寫成。每個朗讀單位的讀音越少,就越容易找出這單位在字中的正確讀音。可是,古希臘人總會遇到一些情況,無法把一連串的字母分成個別的字,無論怎樣嘗試去讀,都跟上文下理不吻合。在這情況下,古希臘人會問可否增添一兩個讀音之母,以便更容易找出朗讀單位的正確讀音。

古希臘各地區的字母文字,都有以下五個共同的元音字母:〈a、i、u、e、o〉,這五個字母,每個地區的寫法都稍有不同,例如表 3 中雅典地區的寫法,就跟上面的寫法有少許分別。我們認為,這五個元音字母是由五個讀音之母蜕變出來的。頭三個元音字母(〈a、i、u〉)演變自腓尼基文中的三個讀音之母(〈_ʔ、_j、_w〉),而其餘兩個元音字母(〈e、o〉)則演變自古希臘人創造出來的兩個讀音之母(〈_h、_ʕ〉)。古希臘人先要明白讀音之母運作的原理,才能新創出兩個讀音之母。

我們認為,古希臘人如果明白腓尼基人書寫希臘名字背後的原理,例如 /nika:/ 和 /nesto:r/ 這兩個希臘名字為甚麼會寫成〈_ʔ_k_j_k〉和〈_r _w_t_j_n〉,就能新創出兩個讀音之母。腓尼基人書寫希臘名字背後的原理,已在上文論述過,不贅。

古希臘人為了創造一個可以跟以 /e/ 結尾的音押韻的讀音之母,會從腓尼基文的字母表找出一個適當的字母。這個字母的名稱,其韻母要讀 /e/。古希臘人會發覺,只有兩個腓尼基字母符合這個條件:〈_h〉和〈_p〉,分別讀 /(h)e:/ 和 /pe:/。古希臘人選擇了〈_h〉,是因為它可以專用來做讀音之母,而〈_p〉則不能。當古希臘人一見到〈_h〉就知道是讀音之母而不是普通字母時,閱讀會變得更為簡單便捷。這便是專用讀音之母的好處。〈_h〉在一些方言區讀 /e:/,毋須用來代表希臘語的 /h_/ 音,當然可以專用來做讀音之母。〈_h〉在別的方言區讀 /he:/,相信可以用來代表希臘語的 /h_/ 音,但由於這些方言區也可以用〈_ḥ〉代表 /h_/,所以〈_h〉和〈_ḥ〉可以分工,〈_h〉專用來做讀音之母,而〈_ḥ〉則代表 /h_/。在原始希臘字母文字中,〈_p〉使用的情況則跟〈_h〉有別,〈_p〉需要用來代表兩組音節:/p_/ 和 /ph_/音,如果又要用來做讀音之母,〈_p〉這個字母的負擔就會很重。古希臘人見到〈_p〉時,要靠上文下理才能知道是讀音之母還是普通字母。很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古希臘人選擇了〈_h〉做讀音之母。創造了〈_h〉這個讀音之母後,古希臘人見到〈_h_n〉時,就知道應該讀 /ne(:)/,因為〈_h〉讀 /(h)e:/,〈_n〉的讀音要跟〈_h〉押韻,所以〈_h_n〉讀 /ne(:)/。

古希臘人為甚麼會用〈_ʕ〉這個腓尼基字母來做另一個新的讀音之母呢?〈_ʕ〉這個字母,腓尼基人讀 /ʕajin/,用來代表 /ʕ_/ 音。希臘語沒有這些音,所以古希臘人應該不會用〈_ʕ〉這個字母來寫希臘語。根據法國學者 C. Brixhe 所說,〈_ʕ〉之所以變成了一個能代表 /o/ 音的元音字母,原因大概如下所述。〈_ʕ〉這符號在腓尼基語中稱為 /ʕajin/,是眼睛的意思,由於〈_ʕ〉這符號看來像眼睛,古希臘人亦稱它為眼符號。在希臘語中,跟眼睛有關的詞彙都以 /o/ 音開頭,所以古希臘人無論用哪一個詞來稱〈_ʕ〉這符號,都可以用〈_ʕ〉來代表該詞的頭音 /o/。當〈_ʕ〉代表 /o/,就變成了一個元音字母。Brixhe 的說法,似乎言之成理, 而且亦有以下幾個古希臘詞彙支持他的說法:οϕθαλμος /ophthalmos/ ‘眼睛’、ομμα /omma/ ‘眼睛’、οφις /opsis/ ‘視覺’。

我們認為,〈_ʕ〉這個腓尼基字母,會先用來做古希臘文的讀音之母,再演變成古希臘文的元音字母。古希臘人稱〈_ʕ〉為眼符號,由於該希臘名稱的頭音是 /o/,所以古希臘人把還未有用上的〈_ʕ〉專用來做讀音之母。〈_ʕ〉讀 /o/,要求前面字母的讀音跟 /o/ 押韻。〈_ʕ〉這個讀音之母創造了後,古希臘人見到〈_ʕ_n〉時,就知道應該讀 /no(:)/,因為〈_ʕ〉讀 /o/,〈_n〉的讀音要跟〈_ʕ〉押韻,所以〈_ʕ_n〉讀 /no(:)/。至於〈_ʕ〉怎樣演變成元音字母,會在下文詳細說明。

古希臘人新創了兩個讀音之母之後,總共有五個讀音之母,古希臘字母文字的表音功能因而大大增強,一個普通字母 + 一個讀音之母,變成基本上只有一個讀音。下面的表 8 以普通字母〈_n〉為例,顯示了〈_n〉+ 五個讀音之母的各種讀音。具有三個讀音之母的古希臘文,我們稱之為“原始古希臘字母文字”,而具有五個讀音之母的古希臘文,則稱之為“早期古希臘字母文字”。從前者發展到後者,需時動輒以百年計,字母的形狀相信會有些轉變,例如〈_n〉+ 五個讀音之母可能已演變成如表 8 所示:

如果把表 7 跟表 8 對比一下,就會發覺增加了兩個讀音之母之後,原有的兩個讀音之母〈_j〉和〈_w〉所要照顧的讀音大大減少了。此外,一個普通字母 + 一個讀音之母,不再代表多個讀音,而變成基本上只有一個讀音。這一種轉變,使到早期古希臘字母文字的性質漸漸有別於腓尼基字母文字。在腓尼基字母文字中,一個腓尼基字母有多個讀音,讀音多變,要由上文下理來決定讀音;而在早期古希臘字母文字中,一個普通字母 + 一個讀音之母,則基本上只有一個固定的讀音,不像以往要靠上下文來決定讀音。

我們認為,讀音之母之所以能够演變成元音字母,一方面是因為發展至早期古希臘字母文字的階段時,一個普通字母 + 一個讀音之母基本上變成只有一個固定的讀音;另一方面亦跟讀音之母在古希臘字母文字中的讀音有莫大關係。下表把腓尼基文中的讀音之母跟早期古希臘字母文字中的讀音之母作一比較:

我們相信,早期古希臘字母文字再發展,遲早會產生出一種嶄新的音段文字。當一個普通字母 + 一個讀音之母基本上只有一個固定的讀音,而該讀音之母的讀音是元音音節時,古希臘人就漸漸會覺得,讀音之母的讀音跟這個固定讀音的後半部很相似。以普通字母〈_n〉+ 讀音之母〈_j〉(寫成〈_j_n〉)為例,古希臘人會發覺〈_j_n〉基本上只有一個固定的讀音:/ni(:)/。由於讀音之母〈_j〉讀 /i/,古希臘人會漸漸覺得,讀音之母的讀音 /i/ 好像跟 /ni(:)/ 的後截讀音很相似。古希臘人接着會問:如果〈_j〉代表 /ni(:)/ 的後截讀音,/ni(:)/ 的前截讀音是甚麼呢?如果 /ni(:)/ 有前截的讀音,那麼,〈_n〉可否視為代表前截讀音的符號?

現把古希臘字母文字發展成音段文字的過程,以古希臘字母〈_n〉為例,分為四個階段來描述,並輔以四個圖表來闡明。第一階段的古希臘文是原始古希臘字母文字,只有三個讀音之母。第二階段是早期古希臘字母文字,已增添了兩個讀音之母,變成有五個讀音之母。進入第三階段,古希臘人對讀音之母的功能,漸漸產生一種新的看法。到了第四階段,讀音之母演變成元音字母,而普通字母則演變成輔音字母。現把每一個階段較詳細地闡述。

第一階段始於腓尼基人以一個普通字母 + 一個讀音之母,來寫出希臘名字的音節。古希臘人學了這個方法後,就用它來寫希臘語。例如要寫出希臘語中的 /ne/ 音節,希臘人會選用普通字母〈_n〉,但這字母除了代表 /ne/ 這個音節之外,還可代表其他以 /n/ 開頭的 21 個音節(見表 10.1 中的第一列,每一個淺灰色的長方格代表一個音節)。所以,希臘人會在〈_n〉後面附加一個適當的讀音之母來限定〈_n〉的讀音。

如果在〈_n〉後面附加讀音之母〈_j〉(見表 10.1 中的第二列,用深灰色的長方格代表讀音之母的讀音),寫成〈_j_n〉,〈_n〉的讀音就會減少至 8 個(見表 10.1 中的第三列)。讀者見到〈_j_n〉,就要靠上文下理來決定〈_j_n〉究竟讀哪一個音。

第二階段的古希臘文具有五個讀音之母。有了〈_ʔ、_j、_w、_h、_ ʕ〉這五個讀音之母後,古希臘文書寫希臘語音的準確程度會大大提高。一個普通字母〈_n〉 + 一個讀音之母,基本上只有一個固定或主要的讀音,例如〈_n〉 + 〈_j〉(見下面的表 10.2 中的第三列),寫成〈_j_n〉,其音值固定為 /ni/ 和 /ni:/,所以〈_j_n〉基本上只有一個固定的讀音。第二階段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因為希臘人一見到〈_j_n〉,就知道基本上只有一個讀音 /ni(:)/,而沒有其他讀音,例如 /ne/ 或 /nε:/。古希臘文發展至這階段,已開始有異於腓尼基字母一符多音的性質。

第三階段是至為重要的階段,在這階段,古希臘字母文字由音節文字演變成音段文字。古希臘人見到〈_j_n〉,會固定讀成 /ni(:)/。由於讀音之母〈_j〉讀 /i/,希臘人遲早會發覺,〈_j〉的讀音 /i/ 不但跟 /ni(:)/ 押韻,還跟 /ni(:)/ 後截的讀音很相似。希臘人會問:可否把〈_j〉看作是代表 /ni(:)/ 後截的讀音,如下圖分析所示?

按傳統,普通字母〈_n〉有很多種讀音,而讀音之母〈_j〉的作用是把〈_n〉的讀音限定為哪幾種(見上面表 10.1)。〈_n〉無論怎樣讀,希臘人都不會把讀音之母看成是〈_n〉讀音的一部分。但當〈_j_n〉固定地讀成 /ni(:)/(見下面表 10.3 中的第一列),而〈_j〉的讀音 /i/(見表 10.3 中的第二列)又剛好跟 /ni(:)/ 後截的讀音(見表 10.3 中的第三列)差不多一樣時,希臘人就會問:可否把〈_j〉看作代表 /ni(:)/ 後截的讀音?

當〈_j_n〉讀 /ni(:)/,而〈_j〉讀 /i/,希臘人會覺得 /ni(:)/ 和 /i/ 是兩個很不同的讀音,但這兩個音的後截讀音相同,那麼,是甚麼令到這兩個音不同呢?希臘人會反覆把這兩個音讀出來,甚至把讀音拖長,試圖找出不同的地方。如果把〈_j_n〉的讀音 /ni(:)/ 拖長,就會讀成 [nnniii];如果把讀音之母〈_j〉的 /i/ 音拖長,就會讀成 [iii]。希臘人發 [nnniii] 音時,會感覺到發音開頭時,舌頭頂着齒齦部分,聲音似乎從鼻孔發出來;讀音延至後段時,則跟讀音之母的 /i/ 音很相似。希臘人會發現,原來是發音開頭時舌頭頂着齒齦的動作,令到 /ni(:)/ 和 /i/ 這兩個音不同。傳統上,〈_n〉有多個讀音,例如 /na(:)/、/ni(:)/、/nu(:)/、/ne(:)/、/no(:)/,希臘人會發現,無論〈_n〉讀哪一個音,總是以舌頭頂着齒齦這動作開始,而聲音亦是從鼻孔發出來。他們得出的結論會是:就是這個鼻音令到 /ni(:)/ 跟 /i/ 不同;/ni(:)/ 這一個音似乎可以分為前後兩截,前截讀音是從鼻孔發出來的音,而後截讀音則跟讀音之母〈_j〉的讀音 /i/ 很相似。〈_j_n〉現在固定讀成 /ni(:)/,希臘人會覺得應該可以把〈_j〉看作代表 /ni(:)/ 後截的讀音。他們接着會問:如果〈_j〉代表 /ni(:)/ 後截的讀音,可否把〈_n〉看作代表 /ni(:)/ 前截的讀音?如上文所述,希臘人若然一定要弄清楚 /ni(:)/ 前截的讀音究竟是甚麼來的,就會發覺似乎是可以把〈_n〉視為代表前截讀音的符號。

當希臘人見到一個普通字母 + 讀音之母〈_j〉時,例如〈_j_s〉、〈_j_m〉、 〈_j_l〉、〈_j_b〉、〈_j_k〉,就會讀成 /si(:)/、/mi(:)/、/li(:)/、/bi(:)/、/ki(:)/。希臘人會發覺,這些讀音的後截都跟讀音之母〈_j〉的讀音 /i/ 很相似,但這些讀音的前截卻每個都不同。為了看看前截的讀音有甚麼不同,希臘人可能會把這些讀音拖長。如上文所述,〈_j_n〉的讀音 /ni(:)/ 拖長,會讀成 [nnniii]。同理,/si(:)/、/mi(:)/、/li(:)/、/bi(:)/、/ki(:)/ 拖長,會讀成 [sssiii]、[mmmiii]、[llliii]、[…biii]、[…kiii]。([b] 和 [k] 是塞音,… 這符號表示 […biii] 和 […kiii] 這兩個讀音的開頭部分堵塞在口腔內,很難把該部分的讀音延長)。從這些發音,古希臘人會發覺前截的讀音是用不同的方法發出來的,而且有部分較為容易延長,例如 [sss]、[mmm]、[lll];有部分則不容易延長,例如 […b]、[…k]。這些前截的讀音聽起來都各不相同,各有各的語音特色。通過這些不同讀音的分析,古希臘人會越來越覺得,一個普通字母 + 一個讀音之母,如果只有一個讀音,該讀音就可以分析為前、後兩截。如果讀音之母代表後截的讀音,那麼,普通字母便可當作代表前截的讀音。

必須指出,把〈_n〉和〈_j〉分別視為代表 /ni(:)/ 前截和後截的讀音,是很新的看法,跟傳統看法很不同。傳統上,〈_n〉和〈_j〉這兩種符號有主次之分,〈_n〉是不可或缺的普通字母,代表多個讀音,是主要的符號;而〈_j〉則是讀音之母,只用來注出前面字母的讀音,〈_j〉本身則不發音,所以屬次要。如果把〈_n〉看作代表 /ni(:)/ 的前截讀音,那麼,〈_n〉由一個代表多個音節的符號,變成另一種很不同的符號,只代表一個音節的一部分;如果把〈_j〉看作代表 /ni(:)/ 的後截讀音,〈_j〉則由注釋讀音的符號,變成表示讀音的符號。〈_n〉和〈_j〉同樣用來表示讀音,在功能上不再有主、次之分。這種看法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文字觀念,跟傳統看法大相逕庭。古希臘人會發覺,這種新看法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似乎是適用的。但由於這種看法蘊含着一個全新的文字觀念,希臘人實在需要時間的沉澱,才能感受到一個符號只代表一個讀音的一部分究竟是甚麼的一回事。古希臘人最後會發覺,這種新的表音方法不但行得通,而且在表音方面比以前更為準確和細緻。因此,這種新的表音方法會被古希臘人慢慢接受下來。當普通字母表示讀音的前截,而讀音之母表示讀音的後截,古希臘字母文字就由腓尼基式的音節文字演變成嶄新的音段文字。

在下面的表 10.4 中,〈_j_n〉的讀音 /ni(:)/ 由一個長方格表示(見第一列),讀音可以分為前、後兩截(見第二列),〈_n〉代表的前截讀音(見第四列),〈_j〉代表後截讀音(見第三列)。由於〈_n〉和〈_j〉都是用來表音,兩者的功能相同,大家平起平坐,不再有主、次之分,所以代表它們讀音的長方格顏色相同,都是淺灰色,不再有深、淺之分(見第二列)。

很多學者把三個自然產生的讀音之母〈_ʔ〉/ʔa/、〈_j〉/ji/、〈_w〉/wu/,看作是元音字母,原因是這三個字母由腓尼基文借用到希臘文時,西方學者很容易會把它們看成元音字母。先説讀音之母〈_ʔ〉/ʔa/。希臘語沒有 /ʔ/ 這個喉頭塞音,希臘人自然會把〈_ʔ〉讀成 /a/。對當時的希臘人來說,/a/ 仍然是一個音節,但很多學者把 /a/ 立即看作是元音音段,即是一個音節的元音部分,然後把〈_ʔ〉看作是元音字母。為甚麼同是 /a/ 的讀音,古希臘人和現代很多學者的看法卻不一樣呢?原因是古希臘人起初只有音節的觀念,仍未有元音的觀念,而現代很多學者卻忽略這一點,並因為受了元音這個後起觀念的影響,把 /a/ 音節看成是 /a/ 音段。由腓尼基音節文字,演變成嶄新的希臘音段文字,是文字系統的巨大轉變。這種轉變是要經過漫長的歷程,才能達至。但很多學者卻把腓尼基字母看成輔音字母,又把讀音之母看成元音字母,以爲這兩種字母會一拍即合,分別表示希臘語的輔音和元音,古希臘文可以在短時期內變成音段文字。他們這種看法,把古文字的演變看得太過簡單。

在腓尼基文中,〈_ʔ〉、〈_j〉、〈_w〉這三個讀音之母分別讀 /ʔa/、/ji/、/wu/,都是以輔音開始。上文說過,古希臘語沒有 /ʔ/ 這個輔音,所以古希臘人會把 〈_ʔ〉讀成 /a/。由於 /j/ 這個輔音在古希臘語中很早已消失了,所以古希臘人會把〈_j〉讀成 /i/。西方學者於是很容易會把〈_ʔ〉和〈_j〉看成元音字母,誤以為元音字母是這樣產生的。至於〈_w〉這個讀 /wu/ 的讀音之母怎樣可以變成讀 /u/ 的元音字母,西方學者卻沒有解釋。讀音之母的運作方式,上文已說過多遍,它要求前面的普通字母與之押韻。讀音之母這種運作方式,自古埃及文開始,經腓尼基文,再傳至古希臘文,有千多年歷史,基本上沒有改變。

在音段文字產生之前,人們會把一個 CV 音節看成是一個音,而不是兩個音。因此,如果 X 是一個 CV 音節,古希臘人會很自然地把 X 看成是一個音。當 X 這一個音是用兩個符號(而不是一個符號)寫出來,而第二個符號的音又恰好跟 X 後截的音差不多一樣時,古希臘人遲早會問:可否把第二個符號看作代表X音的後截?當古希臘人越來越肯定可以把第二個符號看作代表 X 音的後截時,他們進一步會問:如果第二個符號代表 X 音的後截,那麼,可否把第一個符號看作代表 X 音的前截?當第一和第二個符號分別被視為代表 X 音的前截和後截,希臘音段文字便會因而慢慢產生。西方文字大都源自希臘音段文字,一個 CV 音節會用兩字母寫出來,第一個字母表示音節中的輔音,第二個字母表示音節中的元音。西方人看古希臘字母文字時,見到一個普通字母 + 一個讀音之母,會很自然地把普通字母視為輔音字母,而把讀音之母視為元音字母,卻往往沒有想到古希臘人起初並不是這樣看這兩種字母的。

小結

當希臘人跟腓尼基人學習怎樣書寫希臘語時,最初會依循腓尼基人的方法。腓尼基文只有三個讀音之母,所以當見到〈_ʔ_n〉這兩個腓尼基字母時,就知道〈_n〉應該讀 /na(:)/、/na(:)i/、/nau/,而讀音之母〈_ʔ〉則只是一個作提示用的注音符號,本身是不發音的。對當時的希臘人來說,〈_n〉的音節讀音已經是一個最小的讀音單位,不能再細分。當然,希臘人也不會再作分析。可是,當希臘人增加了兩個讀音之母之後,他們對讀音之母的感受就會慢慢轉變。後來,當見到〈_ʔ_n〉時,就自然會讀成 /na/,〈_n〉代表前截的讀音,而〈_ʔ〉則代表後截的讀音。讀音之母〈_ʔ〉由不發音的注音符號,演變成要發音的元音符號,而〈_n〉則由一個具有多個音值的音節符號,演變成一個具有固定音值的輔音符號。

真正的輔音字母的產生

在腓尼基文中,〈_n〉的讀音是多變的,而讀音基本上是幾個有關連的 CV 音節。但在希臘文中,〈_n〉的讀音卻慢慢蛻變成一個有固定音值的部分音節,即 CV 音節中的 C。這部分的音,只佔一個音節中的一個很小的部分,不容易從音節中抽離出來,在日常說話中基本上很少單獨使用。現代語言學家稱這部分的音為輔音。希臘文發展到第四階段,用兩個字母來表示一個音節的讀音,所以每個字母只代表音節的一部分。第一個字母代表音節中的輔音,而第二個字母則代表音節中的元音。這意味着古希臘人不經意地把一個簡單的音節,分拆為輔音和元音兩部分。

輔音和元音,可以看作是音節中的一截或一段讀音,所以在語音學上又稱為音段 (segment)。一個希臘字母代表一個輔音或一個元音,所以希臘字母文字又可以稱為音段文字。

從上文的表 6,可以見到腓尼基人用哪些腓尼基字母寫希臘語的各種音節。當希臘字母文字演變成音段文字時,這些腓尼基字母則演變成輔音字母。下表顯示這些輔音字母的音值:

從上面的表 11,可以見到一個輔音字母基本上代表一個希臘輔音,而一個希臘輔音基本上用一個輔音字母代表,但有例外。例如:第八或第十三個符號都代表 /k/ 和 /kh/,而第十二個符號則代表 /p/ 和 /ph/;/k/ 和 /kh/ 都可以用第八或第十三個符號代表,而 /s/ 則可以用尾二或尾三的符號代表。古希臘很多方言區都覺得,這種情況不是很理想,有待進一步改善。從下面的表 12 可以見到,古希臘不同的方言區採用了不同的解決方法,直到公元前四世紀中葉古希臘各方言區才有統一的希臘文寫法。在此之前,同一個音在各方言區可能有不同的的寫法。從古希臘人書寫 /p/、/ph/、/k/、/kh/、/ks/、/ps/ 的方法,德國學者 A.基爾霍夫(A. Kirchhoff)把古希臘方言區在地圖上劃分為綠、藍、紅三大區域,有學者再把綠和藍這兩個區域細分為深綠、淺綠、深藍和淺藍四個區域,如下面所示:

下面的表 13,把古希臘語各個方言區所使用的元音字母顯示出來。每個方言區都有〈A、I、Y、E、O〉這五個元音字母(原來的符號見表 13 第一橫列第二直行),這很可能表示它們來自同一個源。很多方言區都只有〈A、I、Y、E、O〉這五個元音字母,例如阿提卡(Attica)。不少方言區則有六個元音字母,例如在科林斯(Corinth)和克里特(Crete),第六個元音字母分別是〈Β〉(原來的符號見第一橫列第三直行第六個字母)和〈曰〉(原來的符號見表 13 第一橫列第四直行第六個字母)。有學者認為〈Β〉是〈E〉的異體字,有學者則認為〈Β〉是〈曰〉的異體字,〈Β〉和〈E〉分別代表不同的元音 /e(:)/ 和 /ε:/。在西錫安(Sikyon),第六個元音字母則是〈Ȣ〉(原來的符號見第一橫列第三直行最後的字母),這個字母應該是〈Β〉的異體字。在克里特,〈曰〉讀 /ε:ta/。當古希臘字母文字演變成音段文字時,〈曰〉可以用來代表 /ε:ta/ 的頭音,即 /ε:/。所以在克里特,〈E〉和〈曰〉分別代表元音 /e(:)/ 和 /ε:/。有些方言區則有七個元音字母,例如在米利都(Miletus),第六和第七個元音字母分別是〈曰〉和〈Ω〉,〈Ω〉是〈O〉的異體字;〈E〉和〈曰〉分別代表元音 /e(:)/ 和 /ε:/,而〈O〉和〈Ω〉分別代表元音 /o(:)/ 和 /ɔ:/。第六和第七個希臘元音字母的產生過程,我們在拙文 The Origin of the Greek Alphabet: A New Perspective 第十三章有較細緻的描述,讀者可以參閱。

西方學者怎樣看希臘音段文字誕生的過程

很多西方學者認為,腓尼基字母屬輔音字母,希臘人發現了代表元音的字母後,就很快懂得用這兩種字母,把希臘語的讀音拼寫出來。之所以有這種看法,是由於這一派的西方學者,誤解了腓尼基字母真正的性質,因而過份簡化希臘字母文字誕生的過程。我們認為,腓尼基人只有音節的觀念,不可能有輔音的觀念。上文已經詳細交代過腓尼基字母是音節符號。我們的看法,與另一派西方學者的看法頗為接近。這派學者當中,包括比較文字學的代表人物 I.J.格勒貝 (I.J.Gelb)。

格氏在其《文字研究》一書中指出,[6] 腓尼基字母其實不是輔音字母,而是音節符號。他相信最早的文字是詞符和音節符號並用的文字,如蘇美爾文和古埃及文。所謂詞符,是指代表詞的符號,這個符號把詞的意義寫出來,所以詞符又可以稱為意符或義符;而所謂音節符號,是指代表音節的符號,這個符號把詞的音節讀音寫出來。這一類義符和音符並用的文字如果要演變,就會朝音節文字的方向發展。很多文字都停留在音節文字的階段,只有希臘文才能在腓尼基文音節文字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成音段文字。他認為由古埃及文發展出來的腓尼基文,應該是音節文字,不可能跳過音節文字的階段,就直接發展出屬音段文字範疇的輔音文字。

他認為希臘文的誕生過程,可以用減縮原理 (Principle of Reduction) 來解釋。例如要表示 /bi/ 音,希臘人會用一個腓尼基字母來表示 /b_/ 音,再用一個讀音之母來注明該字母讀 /bi/ 音。由於這讀音之母在希臘文中演變成代表 /i/ 音的字母,可以用來代表 /bi/ 後段的音,所以,前面的字母由表示 /bi/ 這個音節,減縮為只表示 /b/ 這個輔音。格氏的看法大致上是對的,但他似乎並不十分清楚讀音之母的真正運作方式,所以沒有進一步說明演變的細節,西方學者似乎亦沒有再跟進格氏的減縮原理。

希臘文由誕生到成熟的整個過程,至今仍沒有一個令人很滿意的解釋,原因是希臘文由音節文字發展成音段文字的過程中,其寫法由始至終都似乎維持不變,只是古希臘人對普通字母和讀音之母的看法改變了,因而令到古希臘字母文字的性質亦改變。很多西方學者察覺不到希臘文由音節文字演變成音段文字的過程,因為他們想不到原始希臘字母文字可以是一種需要注音的音節文字。他們以為讀音之母變成元音字母之後,跟閃語輔音字母一拍即合,希臘文就變成音段文字。希臘文的成因之所以令人迷惑,是因為很多人把原始希臘字母文字看成是輔音文字,而這種看法表面上似乎說得通,但又未能很合理地解釋得到希臘文究竟怎樣變成音段文字,他們對早期希臘文中五個元音字母的產生過程,解釋得很含糊,很難令人信服。他們也承認,希臘音段文字產生的整個過程並不十分清楚,至今仍然是一個謎。他們似乎沒有想過,把原始希臘字母文字視為輔音文字可以是一個錯誤的觀念。上文說過,原始希臘字母文字可以上溯到古埃及文中的音符。西方學者一般把古埃及文中的音符視為輔音音符,所以把閃語字母文字和原始希臘字母文字都視為輔音文字。他們以為輔音字母在五千多年前古埃及文初步形成時就存在,似乎從未想過,在人類開始有文字時就有了輔音字母,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人們不能假設輔音字母一早便存在,輔音字母的出現,其實是需要解釋的。閃語字母文字和原始希臘字母文字其實都是音節文字,語言學者需要清楚地解釋希臘文究竟是怎樣由音節文字發展成由輔音字母和元音字母所組成的音段文字。

在蘇美爾文、古埃及文和甲骨文這類獨立創造的文字中,很多義符都可以當音符用,一個音都會很自然地用一個音符寫出來,不會用兩個音符。對古人來說,一個音基本上就是語言學者所說的一個音節。一個音用一個符號寫,對很多民族來說,是自然不過的事,很多民族都懂得這種寫音的方法。可是,古希臘字母文字由於種種歷史上的機緣巧合,一個音會用兩個符號寫出來。在這情況之下,古希臘人被廹要理順一個音與兩個符號之間的關係,經過不斷探索後,元音和輔音的觀念慢慢地確立,元音字母和輔音字母便因此而產生。

古希臘雙塔門的酒瓶文字,是現存的最古老希臘字母文字,估計刻寫於二千七百多年前。學者一致認為,希臘字母文字發展至雙塔門的酒瓶文字,元音字母和輔音字母已經產生了。可是,這兩種字母是怎樣產生的,卻撲朔迷離,至今仍然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解釋。西方很多學者受到他們最熟悉的拼音文字的影響,把腓尼基字母視為輔音字母;當古希臘人學習腓尼基文時,便懂得用腓尼基字母書寫古希臘語中的輔音;其後,古希臘人把部分輔音字母轉化成元音字母,希臘音段文字便因而誕生了。我們認為,希臘音段文字並不是這樣誕生的,因為腓尼基字母並不是輔音字母。

我們相信,古代的西部閃語民族為求用最簡易的方法書寫自己的語言,採用了古埃及文中最簡單類型的音符,所以在原始閃語字母文字中,一個字母代表幾個聲母相同而韻母不同的音節,字母的讀音交由上文下理來決定。書寫外國名字時,則承襲古埃及文使用讀音之母的方法,來規限字母的讀音。原始閃語字母文字東傳至迦南時,衍生出古迦南字母文字,從而生出腓尼基字母文字,繼而生出古希伯來字母文字、阿拉米字母文字。從後者再衍生出今天的希伯來字母文字和阿拉伯字母文字。這些閃語字母文字的性質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包括字母有多個音節讀音以及字母要跟讀音之母押韻的運作方式。我們相信,古希臘字母文字的性質起初跟腓尼基字母文字基本上是一樣的。

關於希臘音段文字產生的過程,我們有如下的解釋:腓尼基人因需要記帳而用腓尼基字母和讀音之母書寫希臘名字,古希臘人跟隨了腓尼基人書寫希臘名字的方法,用同一的方法來寫自己的語言。希臘人會直覺地覺得,用三個讀音之母來寫希臘語並不足夠。當他們找到第四和第五個讀音之母後,便能夠頗準確地寫出希臘語的音節,一個普通字母加一個讀音之母,基本上代表一個固定的音節讀音。如上文所述,希臘人被迫要理順這兩個符號與固定讀音之間的關係,假以時日,元音字母和輔音字母便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我們的解釋不需要假設輔音字母一早便存在,卻着重古文字的根本性質及其自然發展的規律,力求弄清楚腓尼基文的性質,這樣就能解釋得到古希臘各方言區的音段文字是怎樣發展出來的。還有一點,我們所述的腓尼基文使用普通字母和讀音之母的方法,大可以用今天的希伯來文和阿拉伯文來驗証。

希臘字母與腓尼基字母的分別

所有希臘字母,包括從普通字母蛻變出來的輔音字母、以及從讀音之母蛻變出來的元音字母,其音值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字母有固定音值,拼音會變得容易和方便。希臘語中的音節結構,有 V、CV、VC、CVC 多種,都很容易用希臘字母拼寫出來。腓尼基語的音節結構,基本上只有 CV 一種。 腓尼基字母雖然稱為輔音字母,但其實是代表 cα 的音節符號。一個字母根本上代表幾個意義上有關連而讀音上亦有共同點的音節。腓尼基人根本沒有輔音和元音的觀念,其讀音之母,充其量只用作注音,所以並不存在把普通字母和讀音之母拼成一個音節的觀念。

希臘字母是自然演化出來的

希臘字母拼音的方法,並不是經過希臘人深思熟慮而創造出來的。對於不使用音段文字的人來說,希臘人懂得用字母代表輔音那樣細小的語音,可以說是不可思議的。希臘文中的輔音字母,其實有別於閃語字母文字中的所謂輔音字母。前者代表一個輔音,後者則基本上代表幾個以相同輔音開頭的音節。

希臘人發現了元音字母和真正的輔音字母,嘉惠了許多歐洲民族,確屬難能可貴,但這並不表示希臘人在文字創造方面比其他民族優勝。古希臘人一旦採用腓尼基人使用讀音之母書寫希臘語的方法,並按文字的需要,因時制宜,順其自然發展,元音字母和輔音字母的出現,似乎是無可避免的事。腓尼基文配希臘口語,可以說是天作之合,假以時日,遲早會孕育出希臘音段文字。希臘人經長時間使用希臘文後,終於懂得用一個字母來代表一個輔音或一個元音,這種表示音段的方法,可以說是不經意地發現的。

閱讀腓尼基文時,必需依靠上文下理的幫助,才能把文字準確地讀出來。但閱讀古希臘文時,由於字母的音值基本上是固定的,所以只需按字母把讀音拼出來就可以了,毋須從上文下理推測其讀音。希臘人書寫輔音和元音的方法,只需使用二十多個字母。這種書寫希臘語的方法,亦很適合書寫印歐語系中的許多語言。這些語言的音節結構比較複雜,同音詞並不多,用二十多個字母就能把不同語詞的讀音,與別不同地拼寫出來,書寫和閱讀這些文字都頗為容易。用腓尼基文寫音節的方法來寫印歐語,很難做到這樣簡單清楚的效果。

元音字母對希臘文的重要性

在希臘文中,輔音字母固然是不可或缺,但元音字母亦相當重要。元音字母對閱讀希臘文的幫助,大家很難從陌生的古希臘文看出來。現借助同樣是拼音文字的英文來說明。這裏把表 2 的古希臘文按原文的意思和格式,用下面的英譯句一寫出來。句中的元音字母已刪去。現看看其可讀性:

英譯句一:

WHVRNWFLLDNCRSDNCSMSTNMBLSHLLGTTHSVSSHSPRZ

這樣的句子,相信連英、美人士也看不出其意思。英語和希臘語同屬印歐語系,用這種方法寫英語行不通,用同一方法寫希臘語,効果相信亦相若。由此可見,用來注音的讀音之母在原始希臘字母文字中是不可或缺的。換言之,光用腓尼基文中的普通字母書寫希臘語會相當難讀。

用腓尼基文傳統的方法寫希臘語可行嗎?

英譯句一顯示,沒有用上讀音之母的希臘文並不容易閱讀。如果仿傚腓尼基文傳統的書寫方法,除了不用讀音之母之外,還用詞組分隔符號 |,按腓尼基文的詞組大小,把句子分割成六個詞組,寫成英譯句二,閱讀效果亦沒有太大的改善。

英譯句二:

WHVRNW | FLLDNCRS | DNCSMSTNMBL | SHLLGT | THSVS | SHSPRZ

英、美人士要明白每個詞組的意思,就先要在詞組中定出詞與詞之間的界限。他們可能會把第四個詞組切分為 SHLL 和 GT,而把第五個詞組切分為 THS 和 VS,但會較難把其他詞組切分,因為這些詞組可以切分成很多不同的組合。總的來說,他們對整句的理解仍會有頗大的困難。

用上述方法寫英文,閱讀的效果不理想。相信用同樣的方法寫希臘文,閱讀效果也不會很理想。估計希臘人在切分詞組時,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希臘人若仿傚腓尼基文,不用讀音之母,並且把幾個詞連寫成一個字,他們閱讀這類文字就會很吃力。看過英譯句二的例子,相信會比較容易明白箇中的道理。

有了元音字母的希臘文易讀嗎?

英譯句一如果加入了元音字母,就會寫成:

英譯句三:

WHOEVERNOWOFALLDANCERSDANCESMOSTNIMBLYSHALLGETTHISVASEASHISPRIZE

這就是圖 2 中的酒瓶文字的英譯句子。酒瓶頸上的希臘文字,並沒有使用詞組分隔符號,這可能是出於美術的考慮,與文字無關,因為同時期的希臘文已出現了詞組分隔符號。英、美人士閱讀這句沒有詞組分隔符號的句子時,應該沒有太大困難,但會覺得有需要把句子細分。

希臘人怎樣把句子細分?

英譯句三如果按照腓尼基文分隔詞組的方法來分成幾個詞組,就可能會寫成以下的句子:

英譯句四:

WHOEVERNOW | OFALLDANCERS | DANCESMOSTNIMBLY | SHALLGET | THISVASE | ASHISPRIZE

英、美人士會覺得,英譯句四比句三易讀,但仍然會覺得句四的閱讀單位太長。希臘人很有可能經過類似英譯句四的階段,而且亦會覺得詞組的閱讀單位太長,讀起來有點吃力。希臘人會想辦法解決。

如果文字能夠自然發展,在使用者不斷反覆試驗中,慢慢就會找到一個長短適中的閱讀單位。要找到這個理想長度的閱讀單位,需要相當漫長的時間,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達到。

希臘人是音段文字的先行者,他們切分句子的經驗和成果,已經為所有音段文字奠下基礎。西方學者稱音段文字的理想閱讀單位為 orthographic word。英譯句四的詞組如果以 orthographic word 為單位來細分,寫成下面的英譯句五,閱讀效果就會更理想。

英譯句五:

WHOEVER NOW OF ALL DANCERS DANCES MOST NIMBLY SHALL GET THIS VASE AS HIS PRIZE.

英譯句五的字母再進一步發展,會寫成以下閱讀效果相當理想的一句。

英譯句六:

Whoever now of all dancers dances most nimbly shall get this vase as his prize.

英譯句六閱讀效果的水平,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發展才能達到。

3 希臘字母文字對後世的影響

今天,音段文字是世界上使用得最普遍的文字,很多發達國家都使用音段文字,人民的識字率相當高。音段文字所需要使用的字母,一般只有二十多個,用字母拼寫讀音的原理亦不是很複雜,學童只要掌握了拼寫的原理,就能讀能寫自己國家的音段文字。很多人以為,音段文字易學易用,是最理想的文字。

上文提及的文字學家 I.J.格勒貝說,音段文字是最進步的文字,屬文字發展的終極階段。他認為詞符和音節符號並用的文字複雜難學,由這種文字發展出來的音節文字,則較簡單易學,所以比前者進步。音節文字如果能夠進一步發展,就成為理想的音段文字。格氏的看法,在二十世紀中葉頗具影響力。

二十世紀後葉,語言學界對文字的認識深了,就發覺格氏的看法並不完全正確。音段文字的確是有其優點的,人們只需使用二十多個字母,就能把任何一種語言寫出來。但這並不表示音段文字用來書寫任何一種語言都是最適合和最理想的。一種文字是否最理想,不能夠單看符號的多寡,還要考慮這種文字是否適合其語言的特性、以及是否能夠通用於各種方言等。詞符和音節符號並用的文字確實是較為難學的,但不應該因此而低估其價值。反過來說,音段文字雖然易學,但不應該因此而高估其價值。

我們在其他帖文中說過,傳統的蘇美爾文和古埃及文,都是混合使用義符和音符,後來都曾經嘗試減用義符、往全用音符的方向發展,但因閱讀效果不太理想而折返傳統的義符和音符並用的寫法。由此可見,純用音符的文字不一定優勝過義符和音符並用的文字。從中文和日文這兩個例子,我們亦可以看到這一點。我們甚至可以進一步推論說,即使是表音細緻的音段文字,也不一定優勝過義符和音符並用的文字。音段文字並不能説是書寫世界上所有語言的最理想文字。

(文稿於 2018 年 6 月寫成,於 2018 年 12 月 14 日上載)

後記:為了認真評估漢字是否為一種好的文字,我們從根本入手,於2008年着手比較研究世界上十多種最古老的文字,包括古埃及文以及由其衍生出來的腓尼基字母文字和古希臘音段文字。我們發覺,西方學界在分析這些古文字的音符的讀音時,大都不自覺地以爲古埃及人、腓尼基人和古希臘人跟他們一樣都已經具備了輔音的觀念,殊不知輔音的觀念是古希臘音段文字出現之後才產生的,西方學界因而誤以爲先有腓尼基輔音文字,後有古希臘音段文字。我們認爲文字學者應該設身處地從古人的角度看古文字,於是嘗試從古埃及人、腓尼基人和古希臘人的觀點看他們的文字,無意中竟解開了古希臘音段文字起源這千古之謎。我們以 The Origin of the Greek Alphabet : A New Perspective 爲題,用英文向西方學界詳細解釋古希臘音段文字究竟是怎樣產生的。這篇英文文稿見於本網站,而《希臘字母文字是怎樣產生的─一個千古之謎》則是英文原稿的扼要版本。

香港商務印書舘把英文原稿稍作修改,於2022年3月付印成書,書本封面見下圖。有興趣的讀者可通過 marketing@commercialpress.com.hk 這電郵地址,向香港商務印書舘的推銷部訂購。

[1] William Culican, “Phoenicians,” Encyclopedia Americana (USA: Grolier Inc., 1986), vol. 21, p. 952.

[2] Maria E. Aubet, The Phoenicians and the West, trans. M. Turton, 2nd ed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p. 29 & p. 9.

[3] 西方學者一般稱這類音符為“單輔音字母”,但我們認為古埃及人在創造其音符時,並沒有輔音的觀念。

[4] 關於古埃及文中的讀音之母的起源和運作方法,懂英文的讀者可參閱筆者用英文寫的 Section 8 of The Origin of the Greek Alphabet: A New Perspective。這篇文章可在以下網址中找到:www.writingsystemsabc.com

[5] Bordreuil & Pardee 2009:19-20

[6] I.J.Gelb, A Study of Writing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2), 2nd edn 1963, pp. 147-153.

Views: 2064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